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电影的独到之处,再现了武汉抗击疫情的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1.剧情-结构
武汉抗疫是可以彪炳史册的有非凡意义的重大事件,电影如何展示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及抗疫模范的英雄事迹,这也是我观影的原因。
(1)爆发
疫情爆发初期,金银潭医院作为传染病医院就接收了很多病人,医疗物资在高负荷运转下极速短缺。
但由于不明病毒原因,患者各种病状不断突发,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等,死亡率高居不下。
张竞予在众多质疑和反对中超额接收急需救治的患者,经过专家头脑风暴,共同会诊,尝试了各种方法,中医疗法也派上用场。
连爱学张竞予渐冻症坡脚走路的小羊医生(易烊千玺饰)也迅速成长,敢于承担。
(2)病例
说到病例,不得不说影片的镜头语言在展示很多细节处下了功夫。
电影用几乎写实的手法,有时从病人视角展现抢救过程:喉管如何插入喉部,刀片在喉部剖开口子,心脏缺氧骤停除颤按压,甚至鲜血直喷的场景。
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他的主治医生陶俊(朱亚文饰)感到无助,以及那一瞬间由心底泛滥而起的无力感。
另外一个病例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妇小文(周也饰)心肺衰竭,
关键时刻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袁泉饰)主张用人工肺替代以减轻孕妇承压,最后在金银潭医院顺利产婴。
从人工肺替代的大出血,到接生孩子的黄主任分秒必争,他们和时间赛跑角逐,在死神威胁下抢救生命。
让人们感受到新冠的恐怖及生命的脆弱,医生的神圣和祖国的伟大。
2.演员-“演技”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影片没有什么刻意煽情的地方,人们的挣扎、努力和坚持赢得了胜利。
片中张涵予和袁泉操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包括朱亚文的广东话,我开始还有点出戏,但他们的那种精气神可以说是神似。
比如张涵予,我看过关于人物原型张定宇的纪录片,他脾气暴躁,说一不二,果敢强硬,斩钉截铁。
疫情初期,他在会上拍案而起:“我最看不上那些,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的人”,连发火时的口头禅“他妈的”都那么亲切,因为他是向病毒宣战的斗士。
据说张涵予在开拍前特意跟着张定宇院长实习了三天,开会查房,观察张院长的言行举止,细心体会其性格特质。
张定宇院长评价《中国医生》:舍生忘死,生命至上,这个电影很好诠释了中国医生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钟南山评价袁泉时说,看到她的表演我就想起在非典一线时的医生战友。
导演刘伟强曾说:“这是我一生中很特别的电影。”当然,这次疫情的经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很特别的经历。
同时,影片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新闻播报,真实还原当时我们很少外出,只能通过新闻了解疫情信息的场景,
如果非要说瑕疵的话,孕妇快递员老公金仔(欧豪饰)感染新冠抢救时莫名“回光返照”,
还有,我对医学是外行,可片中都是背景性很强的故事,发展的情节稍显单薄,也没有说明如何突破治疗瓶颈的。
其中对中医轻描淡写,可能电影时长有限,算“瑕不掩瑜”吧。
3.责任-担当
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武汉金银潭医院成为焦点的中心地带,是抗疫之战最先打响的地方。
他们是“定海神针”,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与援鄂医务人员一道奋战在疫情最前沿,当时没有任何治疗新冠的特效药物。
有名援鄂医生吴晨光(李晨饰)的真实经历催人泪下,他自己的两封遗书,一封给妻子,一封给女儿。
疫情肆虐,作为一名医生,他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两封遗书却最终没能送达。
其中一封给了因为新冠痛失父母的女孩张小枫(张子枫饰),他安慰说这是父亲留给她的,并随时准备听她说心里话。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旁边楼上的居民有的瞬间泪奔,掩面而泣,有的黯然神伤,无奈摇头。
这些逆行的医护人员因为责任和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同病毒殊死搏斗,抢救生命。
4.结语
这些白衣天使是真心英雄,我们应该铭记,还有英雄的城市和人民。
正如有位网友曾说,电影因为真实,所以感人;因为感人,所以深刻。
(特别说明:本文纯属观影后的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谢谢观赏。精彩继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