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店里忙完也就三点了,我蒸了米,我爸做了鱼汤,味道还是一绝,之前的平日里我和弟弟都干完活就跑了去街上买点吃的垫垫,不怎么会老老实实坐下和他们一块吃饭,但我这次回来后突然想,以后每一次在家的日子都坐下来和他们吃饭说说话,因为我发现,我一直说和父母交流少,其实交流是相互的,他们也想和我交流,我则把饭桌上的交流机会放弃了。却总是羡慕别人能和父母沟通自如。二来,每次和他们说我回去垫垫学习,其实吃完东西到家也没学进去习,而且吃的几乎都是高热量不太健康的食品。大多时候是把时间在跑神中耗掉了或者索性放纵自己歇会儿睡会儿。
午饭吃的挺开心,几块鱼肉,一拳头量米饭,奶白色的鱼汤倒有点咸了。
我爸妈平时是两个极端,对孩子的事儿上起心来质问起来也是两个极端。我妈平时比较倔点但孩子认真起来时她态度反倒软了起来,我爸平时是绥靖政策,但认真起来却有遏制主义的内味儿。这次回来我和爸妈说,我不想考研了,他们问我为什么,其实就是不想考,至少现在没这方面的想法。从店里不忙到饭桌上,我一直被追问着,“蒙蒙,为啥不想考研了?”我从有耐心回答到放弃挣扎,我爸一连五句态度严肃,放之前高中,我听这语气我肯定就泪花点点了。但今天竟然没有,我也特别好奇,可能是因为自从我爸妈自己开店和他接触多了,这段关系在量变中慢慢产生质变吧。因为从小到大和我爸沟通极少,我又典型讨好型人格,一直都会无意识取悦他们,想做的更好,让他们开心,我知道,父母送我我上大学,他们很对这件事欣慰,他们也更想家里能出来一个研究生,我听出妈妈许多次说别人家孩子结婚了还在考研时语气里的希冀与羡慕。我当然我知道我是他们的骄傲,虽然上的大学不好,虽然学习一直没什么进展还总会想多做少又缺毅力。虽然有时候在别人向我父母说他家孩子精彩事迹时父母总以“你家孩儿真聪明,我家孩子学习上没一个把尖的”回答我愧疚又羞耻夹带三分嗔怨和对父母失望。
我觉得出身没得选,我爸妈小学都没毕业这些年来除了有了我们便一直埋头工作。但生活是一直越来越好的,虽然记忆里满是争吵和父亲给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烙印。虽然我常把自己不努力的外因加上家庭环境这一条,虽然我一直认为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虽然我对未来有一万个不确定,但这些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当下我选择与自己和解。很多开个头和没开始的东西想一件一件开始做,可能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