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读书读自己
“是你自己的感觉呢,还是你替你的角色所准备的感觉呢?”
这句话很戳我心,我的感觉,还是我以为的我的感觉,还是我不知道我承接了别人的感觉。
分辨感受,甚至是身体的感受,都已经没有那么细致、敏锐、直接、精微了。
经常躲在角色背后,躲在规则背后,躲在他人的欲望背后……
2.我——角色——模仿对象
三元关系很有意思,比如在保罗(我),伊阿古(角色),老奸巨猾的熟人(模仿对象),这三者之间,导演给了一个灵魂拷问:
“那么,你对于自己的品质又怎么处置呢?”
这也是对我的灵魂拷问,这同样跟上一题一样,我究竟在哪里?
我是否在模仿对象的时候,就已经丢失了目标角色,丢失了我自己?
3.分裂——分离——分辨
又是一个三元关系。
模特儿的各种要素,我的情感渗透进它,浮现出一个角色的活生生的形象。
这样才能跟模特儿“同化为一体”。
这跟学习一样啊,学习大师,可不就是:
先拆解分裂大师的元素,在我和它之间分离出空间,然后分辨中融入自己,转移出一个新的自己。
4.守——破——离
守破离的说法,据说来自日本剑道。
学徒必须挑战自我,和他们的师辈才能成就精深。
“守”:或者说“维护”,是指从师学艺,学习传统,继续传承,
“破”:然而不是单纯的继承,想要继续发扬光大,墨守成规会阻碍其发展,要进步,必须打破所学,这并非背叛,而是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破”,或者说“打破”。
“离”:经过“守”和“破”,接下来,必须超越你自己,“离”,即是“去超越”。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章:
守:“再现的艺术”,学习模仿阶段
破:渗透情感进入角色,“生活与角色”
离:形成自己的风格,创新,超越
就好比张三丰,出自少林,创派武当。
5.“自然”/“情感”
艺术大于哲科大于心理学,
“它刺激你声色的观感的时候多,刺激你的性灵的时候少。”
同样也是当头棒喝,
我日常所接触的人事物,都在刺激感官,还是刺激性灵?
6月1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我看了上影节两部:
《精武门》、《女孩的灵缇犬》。
6月18日父亲节当日,还一家三口看了《变形金刚》。
从观影体验来看,
√《变形金刚》真的就只是刺激感官,喊一句口号“同心协力”。
√《精武门》,我会思考,以暴制暴,以武止武,究竟是对是错?
√《女孩的灵缇犬》,会看到祖孙4代人的传承,小女孩的罪责感,如何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