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提供的是社会服务,传递的是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美好的心愿。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故在医路同行的志愿之路上,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观以往之圣贤医者,无不发现,圣医之所以为圣医,先必德行良好,再是技艺高超。
“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本”的“外科圣手”华佗,在那个“出门无所见,白骨蔽荒原”的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的时代,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为百姓分担病痛、解脱疾苦。
能让人“一生百病都好去,不但膏肓驱二竖”的医圣张仲景,以其茫茫半生,悬壶济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拯救着这世间苍生。虽有人心涣散,朝政不安、兵祸绵延、疫病流行的艰难困苦之境,但内心依然充满着对生命的追求;所有衙门自顾不暇,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的混乱朝政,但他仍坚持着对患者精神的守护。
古之圣医,其出庸医也亦远矣。今有圣医,德育孔昭。
自谦是小医生却站在医学的巅峰的梁益建先生,在寒来暑往匆匆中风雨阴晴不定的岁月,他不畏辛劳,四处奔走,募集善良。用仁心和妙手撑起患者的脊柱,为那些被折叠的人生,带来了重新打开的希望。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胡佩兰如是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作为一名医者,退休后的她仍坚守在人类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坐诊。她用自己的耐心对待着每一位病人,即使记忆衰退,病人的资料她却始终记得清清楚楚。她用自己的爱心爱着这世间所有人,生活节俭,不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的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她是仁医,是济世的良药。
贾平凹先生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只身打马赴草原的“草原曼巴”王万青先生,在距家千万里的地方,四十载似水流年中,风雪行医路,将自己的汗水倾洒于这片茫茫草原,浸润那皎洁的月光,在大山巍峨、溪水蜿蜒的藏地,爱与月华同时升起于那温暖的故事中,带走那里的病痛折磨。
古之圣医,今之贤医。无不在用行动告诉我们:生命不息,医事不止。愿普天下所有学医之人,都能在这条医学相伴的志愿之路上守离其圣,勿失其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万里虽蹀躞,但仍以此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