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表个态,我并不是实体书的脑残粉。也许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我是实体书的忠实拥趸,阐述实体书的各种好。然而让大家失望了,我是来吐槽大家为什么一定要非实体书不读的。
周边有不少的朋友,家中有「藏书」的习惯。漂漂亮亮的书柜,花花绿绿的书籍,想必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和银子的吧?但是,有几个人敢信誓旦旦地说其家中的每一本书自己都看过呢?
那些天天叫嚷着非实体不读的人,回忆下你们的藏书是不是很多都是在大促的时候购买的?「200 - 100」、「100 - 50」、「免费包邮」是不是耳熟能详?
有没有一种「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的感觉?
很多实体书的拥护者认为实体书才是最正宗的阅读方式,电子书就不是书。
更有甚者,觉得电子版的书籍根本就看不动。我很好奇,如果因为载体不同,你就看不下去,这是载体的问题,还是你其实根本就不想看,而给自己找的一个逃避的理由和借口呢?
在我看来,实体书也好,电子书也罢,都仅仅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而已。
同样一本书,我们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所获取的信息量并没有任何的不同。
有的人会反驳说,实体书有纸张的触感,有沉甸甸的质感,还有油墨的清香。
那我敢问一句,那你们为什么不去用竹简来阅读呢?这样不是更有历史的沉淀?还有沉甸甸的质感?还有原汁原味的墨水味呢,不是?
哦……对了,如果你要是更有人文情怀,也可以看刻在龟壳上的甲骨文,毕竟这个更高端,更有情调。
这么说也许比较抬杠,但看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造纸术确实极大地加速了文明的进程。
而现在科技发展已经到了另外一个极大地加速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如果我们裹足不前,拒绝接受新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与原始人类拒绝使用纸张和印刷术有何区别?
毕竟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的重量减轻了,知识的流动性更强了,让更多人能更容易的接触到不同的思想。
而电子书不正是在这种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吗?进一步降低了重量,进一步增强了流动性,使得思想的交流更快速和便捷。
相比于实体书,电子书拥有诸多优点:
- 更便携
- 更节省空间
- 更容易获得书籍
- 永久保存(数字化)
- 更环保(减少纸张和树木的砍伐)
- 快速标注
- 多设备同步,多终端阅读
- 可变排版(大小、字体、样式等)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到如今却变成了:「书,非实体不能读也」?
究竟阅读的根本是为了获得知识,获得他人有趣的分享,还是为了承载这些内容的载体本身?
与其纠结实体书和电子书的存在,难道读书本身,不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吗?
我毫不忌讳地承认自己是一个电子书的拥护者,更具体一点来说,是电纸书(Kindle)的拥护者。
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抗拒实体书,如果一本好书只有纸质版,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阅读,因为读书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倾向于电子书的阅读方式,但我还是很反感 E-Ink 以外的,并不以阅读为唯一目的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iPhone, Android, iPad 等。因为这些货真~的~不~是~用~来~阅~读~的~~~
姑且不说其对视力的伤害,一会儿一个消息推送,一会儿一个 App 提醒,你还有什么心思耐下心来静静地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光?
然而,大多数国人就是喜欢大而全的全家桶产品。要能上网的,要能听歌的,要能看视频的,要能玩游戏的,要能这个,能那个,最后才是能看书的。这种情况,我觉得就不要在勉强自己看书了吧,你也累,书也累!
还是那句话,用什么看书不重要,看书本身才是重点。不管实体也好,电子也罢,把书看完,有所感悟才是真正的有所收获。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好比你喜欢一个人,你很想跟 TA 聊天,你会在意你们用的是有线电话,移动电话,亦或是网络电话来聊的天吗?
好用的手机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你最后跟我说,你选择了手机?!(目测很多人 get 不到我这个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