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晚回家的孩子
今天中午,快一点了莹莹才回来。
一进门,她就说用了一节体育课和中午的时间,终于把黑板报赶完了。
她大概怕我觉得还需要在这件事上花费更多时间,又补充说:“这个事情就算彻底完工了。”
02 黑板报
其实,昨天中午莹莹回家吃了十分钟的饭,就赶回学校了。
这期轮到她们组出黑板报。
晚上回来,说她负责画画的部分已经完成了,但是加上字以后,就整体看起来很难看。
她说:“负责写字的两个男生写的字其实很好,而且他们写了擦,擦了写,返工了三遍,感觉已经很努力了。”
“但字的排版布局不好,显得我的画也不好看了,整体看起来也不好,肯定拿不到奖。”
我当时就在心里想,这孩子对黑板报很不满意啊。
果不其然,今天她和宣传委员两个人,把那两个男生的字擦了重写,奋斗了两个多小时,回来一副满意、兴奋和激动的样子。
03 孩子说
“妈妈,你会去开家长会吗?”
“去啊。最近好像没说要开家长会?”
“你要是去学校的话,你把黑板报拍下来,要是太久了,就会被下一组擦掉。”
“喔,那就赶紧想个办法拍一下。”
我不敢提要她拿手机拍,班上不允许带手机去,要是提议她带手机,她马上就会大声不耐烦地反对说:
“老师不允许带手机去学校的。”
过了会,莹莹说:
“那我要白同学帮忙拍一下,他有单反。”
我在旁边静静地听,她又感叹:
“妈妈,你知道吗?上次其实王同学画的龙,在没上阴影之前,陈同学就在那里嘲笑他,叫他别浪费颜料了,说他画的太丑了。”
“但其实最后画出来特别好看。所以不能在意别人的评价。”
“我们班要是你画到一半,就有同学阻止的话,根本没机会画完。”
“我这次没人阻止我,但我还要感谢妈妈,妈妈支持我,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让我很安心。”
莹莹这句话一出来,我心里一震。
原来我对学习的看重,让孩子一边想做自己想做的,一边又怕妈妈认为浪费了学习时间。
她一边按内心的意愿做着,一边又在观察着妈妈的态度。
当我表达出信任、鼓励和赞扬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愉悦的,满足的。
04 被治愈的我
上周,我曾带回家一支看起来光秃秃的桃花树枝,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那是一支蕴含了许多个花苞的树枝。
上周,她曾断言这枝桃树枝开不了花。
听莹莹说话间,我一抬头,看见这枝桃花枝竟冒出了头,花瓣快要破苞而出的感觉,不禁感叹生命力的强大。
我指着花瓶里的这支桃花枝给她看,她一看就感到很惊讶,说道:
“妈妈,这说明我们家的环境特别适合成长。”
我像她高兴时,在我的脑袋顶上乱晃一样,也去她的脑袋上乱晃一阵。
莹莹笑了,我也笑了。
或许,无论我的生活过的怎样,我的心里总是会为孩子们的成绩而焦虑。
这一瞬间,孩子认真投入地做她想做的事,是那么想得到外在的支持,我庆幸自己学会了倾听,学会了闭嘴,学会了默默支持孩子的决定。
虽然,这确实花费了很多学习时间。这半个月,我知道她花了好几幅小画,很精致的那种,还写了两封书信,又参与了画黑板报,不只是只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把这些时间,这些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但孩子就是孩子,这个阶段她们有自己的认知和追求。
昨天,和闺蜜走在橘子洲头,看着前方的五一大桥,闺蜜说:“我们十六岁的时候,也走过这座桥。”
我忽然想起,那时候的我,从农村来到长沙读书,休息时间从南站跑到岳麓山下,和师大的大学生一起走过这座桥,凌晨十二点在五一大道上和一大群人在五一广场参加跨世纪活动。
那时候的我,也是16岁,和莹莹同样年龄的自己,会比我的孩子懂事吗?我有很珍惜父母送自己读书的机会吗?
这么一想,我甚至觉得有些对不起父母。
那时候,我并没有多努力,我也对校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我去参加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跨世纪活动,回去也会兴奋地告诉父母。他们只是微笑地听,却从没反对过,也没有焦虑地劝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父母的爱,是那么深沉而无言。
好像我现在当妈妈,要求得更多一些?
我总是希望孩子竭尽全力,心无旁骛地学习?
16岁的孩子,她们的眼里不止有学习,一如16岁的自己。
分数,也只在眼前这一时。
放眼未来,放眼一个人的一生,时代的变化,尊重孩子,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趣,才是养育的重点。
这一刻,我的教育焦虑,忽然被孩子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