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沧溟初辟,此间石礁,万古熔岩,铸成碧寥。潮啮星纹,终成甲骨,风削月相,可作砭锹。云封龙窟,寒烟浓重,霞染鲲沙,雪浪傲骄。欲问羲和,巡海之事,孤峰独对,晚来风潮。
七律·题林进屿
造化钟灵岂寂寥,雷焚地脉转清寥。
潮痕漫篆龟文古,日色初熔蜃气骄。
十二辰窟藏卦象,三千劫浪化莲锹。
渔灯夜宿珊瑚岸,犹伴星槎探海潮。
八声甘州·林进屿
问鸿蒙巨焰几时休?怒涛铸嵯峨。纵苍崖崩玉,黑礁溅雪,万古销磨。漫道龙吟窟冷,星斗坠漩涡。惟有潮来往,日夜弦歌。
曾见鲛人垂泪,化晶砂千斛,月下婆娑。算浮槎去后,铁缆系云轲。待重寻、炼石停云处,剩空滩、渔火点青蓑。凝眸处、茶烟碧霭,天地同和。
五言排律·林进屿
造化钟神秀,鸿蒙裂九霄。
熔岩凝铁甲,烈焰淬冰绡。
浪啮星斗换,涛雕岁月遥。
龙宫寒柱仄,蜃阙雾纱飘。
十六乾坤窟,三千劫火潮。
云根生剑芒,海骨立孤标。
羲和驰赤毂,鳌背镇灵飙。
沸窟遗珠泪,悬礁停桂桡。
渔歌穿嶂出,鸥阵掠空嚣。
网撒珊瑚碎,舟回翡翠摇。
石纹藏卦象,苔迹记爻凋。
欲问女娲事,堪怜精卫憔。
磷光浮永夜,雪线划清寥。
徐履勘奇境,郑舲测远飙。
茶烟蒸碧岫,帆影没丹霄。
莫道蓬瀛远,应知方丈邻。
沧桑铭片石,浩瀚入长箫。
他日重登临,松风浣客袍。
星河垂钓饵,天地任逍遥。
亘古苍茫里,星槎泛海潮。
火焰与翰墨:林进屿的文化双韵
一座见证亿万年火山涌动与四百年文脉流淌的传奇之岛
在福建漳州的海岸线外,林进屿犹如一枚墨色宝石,静卧于碧波之上。这小岛面积仅0.16平方公里,却是我国唯一拥有古火山口的海岛,亦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
但林进屿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既承载着千万年的地质奇观,也浸润着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存在。
一、火山塑造的天然雕塑
若从高空俯瞰,林进屿呈现完美的椭圆形,如同一块精致的墨色宝石镶嵌在碧玉盘中。岛上层层相叠的火山喷发堆积物,从顶端到底部分布着黑、褐、红、黄等不同色彩的岩层,被地质学家形象地称为“夹层面包”。
这一独特地貌的形成,源自距今2800万年至1500万年之间的多次火山喷发。据专家考证,林进屿至少经历了四次强烈的火山喷发,每一次都带给这座小岛新的面貌。
最令人称奇的是林进屿东北岸海滩上呈串珠状分布的十六个火山喷气口,这些直径3-30米的圆环形构造遍布四百余米长的海滩,犹如大自然随手挥洒的艺术品。
当岩浆与水汽相遇,产生蒸气爆发,形成了这些被称为“无根喷气口”的地质奇观。在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退潮后,便露出真容,展示着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如何雕琢地表。
海浪千万年的冲刷,又在岛屿周围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有的如鸟似兽,有的像蘑菇砚池,更有那“梅花桩”与“气孔柱”点缀其间,讲述着火山岩浆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与凝固。
二、状元的传奇与岛屿的命名
林进屿的名称变迁,蕴含着一段文脉绵长的历史。民间相传,明代宣德年间,漳州学子林震患病流落此岛,以岛上海螺、贝类为食,竟奇迹般痊愈。于是他在此发奋读书,最终状元及第。
为纪念这一佳话,当地百姓将这座无名岛屿称为“林震屿”。后来为避状元名讳,加上闽南语中“震”与“进”同音,逐渐演变为“林进屿”。
林震确有其人,据《明史》《福建通志》等史料记载,他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 殿试第一,成为漳州千年史上唯一的文科状元。殿试时,皇帝朱瞻基亲出考题,林震从容应对,强调“国家致治之道,必以教养为先”,其见解深得皇帝赏识。
林震及第后,居京八载,主持编修《明实录》。后称病归乡,热心教育,辅导乡邻学子,还曾应广东督抚之邀,两度赴粤主持乡试,为当地选拔了不少人才。
他的家训至今读来仍富有教益:“凡林氏子孙,气必正,言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
林震之后,漳州文风鼎盛。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五年至崇祯十六年的两百多年间,漳州府涌现进士306名。长泰虽是小县,史上却有进士76人,并出现“一榜三进士”“父子进士”等佳话。
三、自然与人文的对话
登临林进屿,仿佛能同时听见两种回响:一是火山喷发的远古轰鸣,二是状元苦读的琅琅书声。
岛屿本身就像一顶状元官帽静卧海上,守护着岸边的渔家。而岛上那些深色的火山岩,坚韧而沉静,恰如学者苦读时的沉稳心境。
更为奇妙的是,林进屿的火山地貌与状元文化在精神上达到了某种契合。火山喷发是地底能量的释放,需要长久的积聚;而状元的成就,亦是寒窗苦读后的绽放。两者都是内在力量的外显,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走在林进屿的海滩上,观察那些被海浪冲刷了千万年的火山岩,它们逐渐磨去了棱角,却更显坚韧。这仿佛是文化传承的隐喻——时光打磨了外在形式,却让核心精神愈发坚韧。
林震传说中在岛上食海螺痊愈的情节,不经意间连接了自然物产与人文精神。岛的自然资源滋养了人的身体,而人的精神又反过来赋予自然新的文化生命。
四、当代林进屿:保护与传承
如今的林进屿,已成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2001年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获评《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十大海岛”。
当地政府也对林进屿等海岛实施了科学保护与规划。林进屿被列为“适度利用类海岛”,对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单岛规划的功能定位。
与此同时,状元文化也在当代焕发新生。林震故里长泰区修缮了状元遗迹景观,建设了长泰文庙、龙人古琴文化村等文化设施。文庙内设有状元书院,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长泰一中校园内立有林震塑像,手握书卷,目光高远,激励着今天的学子勤勉进取。
而漳浦一中在过去十年间,有32位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这一数字或许正是状元精神在当代的延续。
五、永恒的启示
林进屿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元的。
它告诉我们,自然与人文从来不是割裂的。一座火山岛可以因一个状元的传奇而承载数百年的文化记忆,而状元的故事也因火山的壮丽背景而更加生动。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的积淀。无论是火山的形成,还是一位学者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火山多次喷发才堆积成岛,学子寒窗苦读方能金榜题名。
它向我们展示,生命与环境是相互成就的。林进屿的自然资源“治愈”了林震,而林震的故事又让这座岛进入了文化的视野。
站在漳浦海岸眺望林进屿,会感到这座小岛仿佛连接着两个维度:一是地质时间的浩瀚,二是人文历史的绵长。它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象征;既是地质奇观,也是精神高地。
千百年来,海浪不停拍打着林进屿的火山岩,而状元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或许,这就是我们与土地最深刻的关系——我们在自然的怀抱中创造文化,又以文化的方式重新理解和珍视自然。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