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手足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凸显,因为多子,家庭矛盾也越来越多样化,很多父母不知道多个孩子和独生子的养育模式是不同的。在Bowen的系统家庭治疗理论中,有一个系统是手足次系统。
手足次系统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们第一个社交团体、同辈团体,是学习和同辈建立关系的第一个社会性实验场所。孩子们从众能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彼此支持、相互合作,如何妥协与竞争,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同,如何争取有利的地位,并体验被孤立、被欺负、被保护、被支持等不同的感受。
手足里面关于孩子们不同的出生顺序,Bowen对于手足出生顺序他们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手足之间作为一个系统他们也是需要有边界的。为什么要有边界呢?比如几个孩子之间有争斗,有冲突,父母尽量不要去干预。
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家里面两个孩子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不一会二孩就开始大声哭起来。这时候妈妈就会在第一时间说老大:你是哥哥,就不知道让着弟弟吗?以后你要让着弟弟,知道吗?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在老大的内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印象:我是不被宠爱的,弟弟是受妈妈宠爱的。在这个家里我没有价值,
我们通常会说一个家庭里面是讲究平衡的,如果有一个宠儿就会有一个弃儿,很多的时候这个宠儿会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这个弃儿更多的时候就会自我放逐,这个孩子在家里博取不到父母的认同和关注,看不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感的时候,他就会在家庭之外去寻找,有的孩子会更加努力的拼命去工作或者学习。
有一位女士,她的婚姻很不幸福。丈夫好赌,从来没有过稳定的工作。还强行拿走她的钱,甚至还对她撒谎、辱骂,丝毫不担负家庭的责任,而这位女士是一个精致、诚实、和蔼的女人,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在那么多人中偏偏选了这么一个男人做伴侣?她其实一直渴望有个安静的家和一位得体贴心的丈夫。
经过沟通和探究,她说出了结识丈夫前,曾经有另外一个男人向她求婚。根据她的描述,他是那种会给予她安全感、舒适、陪伴和挚爱的人。可是,尽管现任丈夫当时是游手好闲、嗜赌成性和追风引蝶的男人,她却更加喜欢他,觉得自己更能够被这个男人所吸引,只是不知道这个吸引力是从哪里来的。并且她认为这个男人需要她,她能够改变他,她能看到这个人的优秀素质,并能帮助他表现出作为男人的魅力。看起来这合情合理,但其实,她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当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由于姐姐和妹妹而被父母所忽视,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她的出生顺序引起了父母的忽视,这让她觉得自己和姐妹比起来低人一等,她努力工作、学习和生活,承担起自己义务范围的责任,以此使自己比姐妹在其他方面更出众、更可靠。长大后,她仍然需要这种优越感,,因此她选了一个比自己弱、不稳定的丈夫。
有的时候是中间的孩子、也有的时候是老大,有时候是老小,如果有一个被父母宠爱,另一个就会感受到被抛弃。父母为什么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原因就是父母不注重孩子之间的边界,任意插足到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当中,这时候父母要相信孩子们有能力解决冲突,焦虑的父母很快的就会跳入到孩子们的冲突当中,父母不知道,孩子们在打闹中,学会了怎样和人相处,为以后孩子社会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手足的顺序对个体和家庭都会有一些影响。
在二胎家庭中,常见的情况是,大孩在二孩出生后就会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以父母的话来说,就是越来越不听话了或者越来越沉默了。
很多妈妈和我说,大孩经常偷偷欺负二孩,经常逗的二孩大哭大叫。比如要出门的时候,妈妈先给二孩穿鞋,大孩就会把二孩的鞋扔出去很远,妈妈让拿回来,大孩就是不听,于是妈妈就非常愤怒。
13岁的哥哥趁妈妈不在家,经常欺负弟弟,还故意吓唬9岁弟弟,讲鬼故事等,结果弟弟晚上害怕,不敢自己睡觉。以至于到现在都不能和父母分床睡。结果父母得知哥哥的做法以后,每次都狠狠地训斥哥哥,结果越是训斥,哥哥越是变本加厉。形成了恶性循环,父母非常无奈,束手无策。
让父母不明白的是,原来的大孩不是这样的,怎么有了二孩以后,忽然变成这样了?而且越来越厉害。
很多父母并不清楚大孩真正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大孩潜意识的认知是什么。二孩的到来,对于大孩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因为这个二孩太小,会把父母原来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拿走一半甚至更多去照顾二孩。也就是说大孩内心是有潜在的愤怒的,在二孩面前自己是弃儿。而这种愤怒基于父母的权威,无法向父母宣泄,所以只有拿二孩来出气,而这时候的父母不明白手足之间也需要有界限,在焦虑状态下,很快便介入到孩子们的冲突中,最终会认为你是大孩,应该让着二孩,导致了大孩更加愤怒,所以父母的训斥不能解决大孩的问题,从而使大孩的行为越来越厉害。
在手足关系中,如果父母处理不好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影响会持续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觉察和阻断,有可能会持续终生。
有一位姐姐,父母三个孩子,老大是哥哥,老小是妹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重男轻女,非常喜欢男孩,小妹妹聪慧可爱,非常讨父母喜欢,只有自己在中间,没人关注,在家里不仅要让着妹妹,还要让着比自己的大的哥哥,从小就承担了很多的工作。这位姐姐今年虽然都60岁了,但是说起父母的不公平依然眼泪汪汪。
M.SCOTT PECK.M.D在他的名著《少有人走的路》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值得父母思考: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地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这段话说出了父母爱孩子的真谛。爱孩子就要懂孩子,懂比爱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