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想法是一天一篇的更新,只不过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距离上一次更差不多得有小半个月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一会持续下去的,尽管会断断续续。下面是诗经的第二篇《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这里的施念yi,四声,意思是蔓延)
在周讷看来,《毛诗序》对于《关雎》的那句评价更适合放在这里“后妃之德”,这一篇似乎更加体现所谓后妃之德。当然,这里就不去探讨所谓后妃之德究竟是什么了。
这首诗总体上来说洋溢着一种愉悦的气氛,至于是为什么而愉悦,大概有两种说法,其根源在于“归宁”这个词语。归宁在古代是回娘家的意思,同时呢,归也代表着女子出嫁。所以女子究竟是因为回娘家而快乐还是因为即将出嫁而满怀欢喜,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归宁确实是回娘家,可出嫁的女子也会有师氏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女子出身贵族。)
至于本诗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诗经》大多数的篇目一样,都是起兴开头,这首诗使用的是葛藤。而对葛藤的描写,从萋萋到莫莫再到最后的是刈是濩,期间表现的是一种时间的流逝,这也是《诗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只是通过变更所起兴事物的形容词来描述时间的变更。
最后就是关于那句是刈是濩,为絺为绤。这算是古代的一种传统,使用葛藤来制作衣服,可试想一件事,割断葛藤然后烧水煮沸最后在纺织成衣服,这样一个过程居然全部落在了女子的头上,忽然间有点明白《诗经》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游猎诗了,可能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略微尚武的环境下,女子也不得不把一些重活揽在自己身上,并且这还是一个贵族女子,那么普通百姓呢?
搬运一些周讷觉得比较好的翻译: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清鲜。割来煮泡后,织成粗细布,穿试百不厌。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缠牵,洗罢贴身衣。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