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看了邱伟老师的《FAST高效课程开发》一书,顺利被圈粉,参加了“邱伟聊培训 第一季”。
那段时间特别繁忙,但无论如何,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听邱伟老师在微信群里面“神叨”。经常听着听着就不由自主的笑出声来,有时候是因为听到同样的价值观,有时候是因为发现“原来培训还可以这样玩儿”,有时候是因为,邱伟老师的某一段话让我突发灵感或者脑洞大开。
所以“邱伟聊培训 第三季”开班时,我在看到这个信息的第二天,就毫不犹豫的报名了,一方面是想重温那时候的感受,一方面也是想看看邱伟老师怎么样通过“线上训练营”的方式让学员出成果。
于是,我又开始重温邱伟老师的《FAST高效课程开发》一书。第一周看了两个章节:
第一章 解决问题的课程才有价值
第二章 聚焦问题显价值
因为我自己也有和课程开发相关的课程,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会一边看书,一边思考:
1.在这一章节,邱伟老师的观点和动机是什么?
2.邱伟老师的这个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3.针对课程开发的这个方面,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4.邱伟老师的观点和我的观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5、如果观点不同的话,有何不同?由此导致我们的行为方式有何不同?
6.哪个观点更有助于我实现目标?
这些思考,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灵感、新的思路。
我觉得读书,可以不局限于书中能找到的东西~~~我们应该把作者当成导游,从他口中得知一些事儿……
关于这些事儿,当我们用和作者不同的视角来探索观察的时候,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点。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动态的读书方法——你说个事儿,我也有些想法,咱们切磋一下。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点。
一是课程开发目标和课程表现性目标的区别。
我们平常在企业内部做培训的时候,给企业呈现的往往是课程开发目标,也就是问题解决之后的理想状态。
我们会提前告诉企业说,这场培训结束之后,学员能够产出什么成果,解决什么问题。企业可以在培训后,以学员产出的成果和解决的问题来评估培训效果。
课堂表现性目标,优秀的培训师也都会重视。课堂表现性目标,就是在课堂上,看到学员的哪些行为哪些表现,能够知道学员掌握了课程中的内容。
培训中,我们也会在培训现场,观察和搜集学员的反馈信号,了解学员究竟有没有学会,学得好还是不好,然后根据学员的学习程度和需求变化,来调整授课形式和授课风格。
但是,以前没有想到过,可以把【课堂表现性目标】写出来,作为一个指导工具。我想,邱伟老师之所以建议把课程开发目标和课程表现性目标都写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在授课的时候,更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彰显课程的价值。
还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邱伟老师说,当你开发一门课程的时候,要有一个宏观思维:你的一系列课程应该怎么命名?
在这一点上,邱伟老师拿自己的课程作为案例举例,让我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对于职业培训师来说,课程定位和自身标签非常重要。只要课程定位好了,课程口碑有了,就能在一个市场里面站稳脚跟。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未来市场上,很难通过一门课打天下。如果为了课程定位,只讲一门课程的话,对于培训师来说,终会遇到发展瓶颈。
但如果讲得课程品类比较多,也许课量会更大一些,但又会让人感觉不够聚焦和专注,损害自己原有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标签。
邱伟老师给我们指了一条平衡之路——在同一个课程品类上,进行产品线的延伸。
邱伟老师在周五的时候,针对每位学员的《课程开发价值定位表》进行了一对一的反馈和点评,一针见血,对症下药,让大家颇有收获。
邱伟老师是我见过的,在培训中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结合得非常巧妙的一位老师,也是兼具大局观和细节思维的一位老师。
感谢邱伟老师在这一周内,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干货和惊喜,也感谢邱伟老师陪伴我们的这段旅程,期待下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