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父母这个词来源于我刚刚听完的【日本乱象】这本书籍。
——· 关于本书 ·——
《日本乱象》是揭秘日本流行文化和真相的“日本论述”,它没有一本正经地板着脸从这门学科那门学科的角度去做学术分析,而是从职场、恋爱、就业、薪资、思想观念等多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中举例论证,分析比较,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文字从健吾的笔端中飞出,在生活的碎片中,看看我们有多少事情,是被日本影响的。
——· 关于作者 ·——
本书的作者是健吾。健吾是80后香港作家,香港日本文化观察的代言人。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后留学日本,在日本生活四年。健吾多才多艺,先后当过作家、记者、编辑、电台节目主持、大学讲师、翻译、文化人、时事评论员、小说写手,不一而足。
——· 本书金句 ·——
1. 日本人的个性天生爱比较。
2. 一个青少年,连基本的价值观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批判性思考?
3. 面试只是15分钟的事情,根本不足以了解一个人。
4. 日本的父亲,向来有一种“沉默的权威”。
——· 核心内容 ·——
一、日本家庭中的教育问题催生了一批批“怪物父母”
1.怪物父母的炼成之路
在长达十几年的日本经济衰退期中,除了读书和学历以外,真的没有比这个更能够找到一份稳定工作的事情可以干了。因此,为了孩子们的前途,父母必须努力逼他们,父母们就自己给孩子加码,不仅要上精英私立学校,还有培训班、兴趣班、特训班,不一而足。他们也就成为了在孩子们眼中的怪物。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有时这些怪物父母逼得太狠,孩子们也会有反抗。一个家庭中的怪物父母天天逼着女儿学习,估计应该是逼得太狠了,女儿甚至和他们达到了完全不说话的冷战地步。有一天吃了饭家长又来催命,结果女儿拿起刀子捅了过去,血流当场,这种扭曲的关系,着实可以让亲情完全崩毁。
3.家长自身价值观的扭曲
不光是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问题,就连家长本身的价值观,也开始出现了扭曲,这是怪物父母的另一面。有的父母自己属于社会的下层,无法改变孩子的命运,那就破罐子破摔好了。而有些有钱有势的成功人士父母,则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鹤立鸡群的层级意识,在这种冷冰冰的交易式的社会环境之下,每个家长也可以说都变成了怪物。
《怪物父母》其实现在就存在我们身边,从小我们父母就告诉我们,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父母吃的盐比你吃的糖都多,都是为你好!
如果不听话,老师告状或者家长告状,肯定是你的不对,以前小时候,最多的就是挨鞭子,如果你反抗,打的更重,可是现在的00后,已经懂得维权,我儿子小时候,如果打他,他就反抗,你这是孽待儿童,我要告你。
小时候我们的反抗就是不吃饭,我以前不吃饭,我父母不给,逼着吃饭,鼻涕眼泪留着都要把一碗饭吃完。我先生告诉我他小时候父亲打他,他们逃到一个教室躲起来,没东西吃,肚子饿,从教室里垃圾堆里捡到一个烂水果吃,后来实在忍不住肚子饿只好回家了。
而今天的孩子个性化,网络媒体的传播普及,更多的孩子已经不甘给大人管制,认为我有自己的思想,个性。不能强压我做什么。我认为对的就听,不对就不听。我先生经常告诉我儿子,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必须听。这种碰撞引发的就是干架。我儿子已经178,他的父亲168。站在一起,明显胜负早已胜出……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个性、不服管教,老师,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都头疼。那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她把孩子送出国了,她身边好多同龄的孩子都送出国。因为孩子没法管教,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叛逆不起来。慢慢的也就好了。我不知道这样远离父母的是否好,只说,父母实在没办法了,就只能这样走了,但是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把孩子送出国。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寄予孩子厚望,希望孩子完成我们未完成的学业,未达成的目标,所以我们要鞭策他们,管束他们,不要偏离我们设计好的轨道,从除了学校,还有各种培训课程!
那天给大学同学杨博士闺蜜打电话,约她出来喝茶,她说周末都很忙,儿子才小学,上各种培训课程,周五晚上英语,周六书法,周日篮球。问题是不是都是父母强加给的,而是她儿子看到班里的同学都去补了,他也要去,所以他说他必须去。小小年纪。懂得这种竞争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去,我儿子从小为了锻炼身体,让他练羽毛球,他爸爸说羽毛球可以当一个兴趣爱好终身受用。可是儿子不喜欢,后来又喜欢足球,这回好了,儿子的父亲足球教练,可以好好培养了,他又不喜欢了,喜欢打篮球。
到现在痴迷篮球。经常为了看球打球,影响到上课纪律。我儿子现在是重重的叛逆期,我们父母跟他沟通都困难,我也在看书,寻找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怎么渡过这个时期,我不希望成为书中所说的怪物父母。因为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的宗旨是培养健康、心智成熟、开心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