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聆听了河北教育科学院李学红老师的《立足核心素养 重构语文课程》讲座,颇为受益。李老师从语文学科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具体而详细的解析了部编教材的语文课标,就语文如何教,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孩子们核心素养等问题展开,参训老师们跟着李老师精彩的分享走进了未来语文教学世界。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低、中、高段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落实小学语文素养,低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重点。当孩子处于1-2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的养成,成为教学中的关键。特别是诵读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识字、写字、词句应该是重点把握,积累、理解逐步向中、高段渗透延伸。
重视阅读
每天养成阅读习惯。阅读能提升孩子认知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见闻和感受。除了学校内的晨读,诵读,孩子还应该涉猎大量的课外阅读。
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掌握正确的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有助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所以除了在课堂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生字,词语需要正确指导写字外,要有随时随地有练字的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贯穿孩子成长学习全过程,甚至更久远。
日积月累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比如:读新闻,写心得,做摘抄、游记等。实践生活里获取的经验通过孩子的口头表达加以运用,会积累形成孩子文化素养的基础。大自然的万物都被赋予了中国文化现象与意境。明月背后一定有个故乡的意境,秋风一定也有思乡的意蕴。文化的符号在我们的课程中一点点渗透,我们必须重视这样的文化传递讯息。这是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其他学科的文化元素一样值得发掘并带孩子们合理挖掘。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通过我们科学的部编教程走进课堂,我们再不深度研究与关注,被一带而过的就不仅仅是文化与知识,而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