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孩子说考一次100分或得一次A+就奖励一块钱;答应他拿到一等奖学金给他买电脑……孩子都做到了,我却失信了。我爱他,我不是舍不得给他奖励,我也不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但我很害怕,我害怕他变成一个被物质驱动的人,物质放大了他的贪欲,让他变得贪婪。
我觉得我没有做错,但是上周发生一件事,让我心里有了点疑惑——一位同事向我借100块钱,我拒绝他了,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今天向我借100块钱,明天就会开口向我借1000块钱,后天会开口借1万,大后天就会开口借10万……那我怎么受得了?
带着这个疑惑,我找了江哥。他阴阳怪气地说:“兄弟,你的这个疑惑是有价值的,你的想法终于“不滑坡”了。”他反对我教育孩子的做法,也反对我拒绝同事的推理,但他没有进一步说什么,只是建议我在下次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想想他这句话,有时候真的讨厌他这种神神叨叨的样子, 有什么话不能明说,还说是哥们呢。哼!
直到昨天我目睹了一件事情,才恍然大悟,原来江哥是对的,他的话松动了我的内心假设,让我看到了一点开放性。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串门的时候,一姐们正在对孩子大发脾气,大概过程是这位姐们早上让想带孩子去走亲戚,孩子说肚子疼、不舒服,于是她自己去了,结果回来发现孩子坐在沙发上啃着薯条看电视,她觉得孩子这么小就开始骗人,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骗子,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就大发雷霆。如果没有江哥给我预留的开放性的思考,我可能会配合姐们一起教训孩子,可是就在当时,我突然在那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我的想法和逻辑推理松动了,我的疑惑找到了一部分的解答。
原来小时候根深蒂固的那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一定对,而把它奉为圭臬的我的教育理念和处事逻辑推理是有问题的。同事可能只是只是因为临时需要点零钱,同事之间借点小钱也很正常,而我将它上纲上线地归纳法,无限制的推广,是错误的。我还专门百度了下,这种想法有个专有名词叫作“滑坡论证”。哈哈,原来江哥说的我的想法开始“不滑坡”了,是这个意思,世间的行为与行为之间并没有那么机械、那么一根筋,是我们自己形而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