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

我是在方励下跪之后才决定去看《百鸟朝凤》这部影片的,得知方励是他在新精英做的一场名为“感谢你给我上场的机会”的主题演讲,那会刚好接触到“无龄感”这个词,他无疑是活生生的代表。值得他下跪推荐的电影一定不会错,于是我满怀期待的走进影院,走出来的时候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悲痛心情,最后还是笑着哭了出来。

唢呐,又叫响器,几十年前农村里有红白喜事都会请一班人过来吹上一段时间。尤其是结婚的时候,主家一般都提前一天请唢呐班过来,晚上从天刚刚黑开始一直吹到人们全部散去。费用也不太贵,每人一包烟加十块钱,管饭菜。小时候晚上听到响器的声音就知道有人家明天要娶媳妇了,成群结队的过去凑热闹,尽管根本听不懂演奏的是什么曲子。记得最好玩的就是有人学动物的叫声,还有互动,问想听哪种动物的声音,从人群中听到一个动物的名字那种动物的叫声已经传到耳朵边上了,有公鸡、母鸡、马、驴、猪、鸭……只要是能想到的动物都能够听到对应的特别像的声音,当时特别想学到那样的技能,感觉是那样的神奇。现在那样的声音已经消失了,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回家结婚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在县城请乐队到村子里庆祝一番。简单点就放些烟花,我前几天结婚回去就是放的烟花,没有了那样的热闹但围观看烟花的邻居也不少,或许对他们来说只要有声响都是好的,而我是那样怀念唢呐的旋律。

吹给自己

就像电影结束的那样,一个人、一支唢呐、一座坟,百鸟朝凤——吹给自己的曲子,那样用心和动情,也是那样的凄凉和悲痛。108分钟的影片,让人恍如隔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影片中我看到了尊师重道。游天明对焦三爷那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哪怕在教育的时候不息动用武力。“不打不成材”是他们那一辈人烙在脑子里的教育方法,打的背后都是满满的期待和深深的关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游天明做到了,最后像儿子一样守在师傅的病床前,伺候的很周全。

焦三爷为了让唢呐更好的传承呕心沥血,倾注一生的时间在唢呐里,手里拿上唢呐整个人都有了精气神。唢呐于他来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具,那是身体和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付出没有回报,只有无奈,随着西洋乐器的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那样的方式去庆祝。唢呐班出活的机会越来越少,最终只能各谋生路,分崩离析,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多惆怅。

看着那么多宝贵美好的非物质文化逐渐消失,我更愿意选择去相信这些现象的发生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总有一天大多数人都会认识到这些正在消失的东西的价值,继而开始去珍惜和传承中国文化,毕竟,人不能只是为钱而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