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好 李焕英》电影很火,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以及曾经跟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景。我跟父母的感情并不深,原因可能是由于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借住在亲戚家,上初中后开始一个人在家。一年见父母的次数,挺多两次,一般是暑假跟过年的时候。小时候,村里面的人会故意问你,想不想爸妈呀?我总是很倔强地说,没什么好想的。谁不想自己的父母呢?
印象中父亲一直是个很严肃的人,脾气不好,小时候也没少挨打。记得有一次,大概十一二岁的时候,父亲明确表示不能去隔壁家看电视,要在家看家。结果父亲没走多久,我就带着弟弟去隔壁家了。晚上父亲回来后也不知道怎么就发现了,很生气,让我站了整整一夜。
听家里长辈说,父亲在家族里面是最受宠的那个,当其他人在喝粥的时候,父亲是那个可以享受吃米饭特权的人。父亲排行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妹妹跟弟弟,究其原因,主要是父亲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奶奶对父亲格外照顾。但是,这种特权在奶奶去世的同时也消失了,父亲被迫辍了学,即使他的成绩还不错。
父亲写字很秀气,比我跟弟弟写得都好看,他功课很好,尤其是英语,我后来在想,我大学选择了英语专业,是不是也是冥冥之中呢。父亲个子不高,微胖,顶着常年喝酒形成的大肚子,非常显眼。小时候,小伙伴都不敢到我家找我玩,很怕他,村里的小孩子看到我爸也会选择绕道走。父亲还很奇怪地说,怎么都是你找别人玩,没人来家里找你玩啊。
父亲喜欢在做完饭后,走到房子侧面,用他独特的宏厚嗓音对着村里喊,xx,家来吃饭了,穿透力极强。在回家的途中,村里的人都说你爸叫你回家吃饭了,我只得尴尬说知道了。现在回想起来,好怀念那个时候啊。
初中很叛逆,就喜欢跟父亲对着干,周末七八点做好早餐后叫我吃饭。开始选择无视,后来不得不起来后,不吃,就坐在门口跟他对吵。小时候由于害怕不敢反抗,大了就非常想挑战他的权威,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我是父亲那一辈后代中唯一的女生,农村人人多嘴杂,会经常性拿这个说事。说得多了,父亲的心态慢慢就变化了,对母亲就会时不时发火甚至殴打,即使后来弟弟出生,这种事情还是屡见不鲜。逐渐我们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有时你越不喜欢的人反而越像他,我跟父亲很像,说话的口气以及脾气,老妈有时说,你就跟你爸一样,脾气跟猪似的。
尽管父亲重男轻女,但对我的教育跟弟弟是一视同仁的,也可能是弥补自己之前被迫辍学的遗憾。虽然我是90后,但在同村里面,能有机会念完书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大多数女生念完小学或初中就得出门打工了,给哥哥或弟弟存钱盖房子,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小姑喜欢在父亲耳边念叨,这家的女儿今年带回来多少钱,那家女儿今年也出去了。
这些年,父亲也不是没有动摇过,父亲的工作是需要常年在外面跑的,那时候父亲已经跑不动了。我第一年高考,分数连三本线都没过,是复读还是出去打工两条路,父亲犹豫了。最后是老师到家里来劝父亲,母亲也表示学费由她出,这才没有成为一个打工妹。顺利读了高四,结果还挺好,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广西一所大学,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开玩笑地跟父亲说,你看我可以的吧,父亲笑说我就知道你可以。他心里跟我一样高兴吧,入学报到是父亲陪我一起去的,坐了将近24个小时火车才到。那也是我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父亲是第一次走进大学,陪我买被子、生活用品、报名等一系列的事情。父亲在学校待了两天就回去了,送他上车后,从此又是一个人自立生活了。是啊,第二年父亲就没能再陪着我了,真的好想他啊。
如今大学毕业有6年了,这个曾经我那么不喜欢的人,为什么现在如此地想念他呢?很想跟他说声对不起,不该这么不懂事,不该顶嘴。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花了10年时间去消化它,梦里有多少次哭喊着,多少次做着你又醒来了的梦,老爸,你还好吗?女儿真的好想你啊,真的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