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1《批判性思维15讲》学习总结01

   一切事物的两面性,疫情造成了一些恐慌,让大家很多人比上班时间还要躁动,当然有一些附加的好处是假期又延长了(或许这也是焦虑的原因所在),虽然会有一些工作要处理,但是未来再也不可能会有如此“轻松”的上班时间了。

    去年在得到上买了很多的课程,但是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更多起到的是搜索的功能,当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些疑惑的时候,从图书中,从课程中去找到一些解法,刚好现在有这个闲一些的机会,还是要更有系统的去提升自己的一些能力,或者知识,或者只是眼界。就从今天开始吧。

    《批判性思维15讲》是由得到大学教研长蔡钰老师亲述,对于批判性思维,它不是简单地教我们怎么赢得辩论的思维,它所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去审视这个思考多缜密,多系统。学习这个思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课程中举了一个例子。小区有个住户王富贵,因为小区乱停车,责怪物业不作为,物业回复他:小区总是有些住户难缠,你就换位思考一下,想想我们的难处。你听了什么感觉,是不是说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总是觉得哪里不对,我也是这个感觉。如果你学习了批判性思维,把问题往后延伸一下,就可以这样回复:你确实有难处,但是换位思考,除了你的难处,还要考虑你所在立场的商业利益。业主给你交了物业费,就是买的你的服务,乱停车问题你就是契约责任。如果用户难缠,可以考虑重新评估服务定价,而不是把这个作为不作为的理由。怎么样,是不是挺精彩的。

    第一课还举了一个案例,为什么往往会觉得训练批判性思维,重要但不紧急呢?正如我们说的学习,我们说的做好规划,重要是因为,它能够让我们更独立,更高质量的思考,不紧急是因为,这种思维能力的应用好像不在一时一地,今天还是明天再开始,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总是被那些紧急的事情吸引过去,哪怕它没有那么重要,比如一个朋友的电话,比如一个微信消息的回复。

    那么再往前走一步的思考,学习批判性思维真的重要但不紧急吗?这是个事实,还是只是一个观点?你认同吗?思考的时候,就是在用批判性思维了。面对一个观点,我们先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它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支持。这个地方输出一个价值主张:训练批判性思维这件事,重要又紧急,因为这能让我们避免在当下,在今天,一次次做出以后会遗憾的判断和决策。

    再往下走一步,我们一次次推后了重要的事情,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做紧急的事情,是不是我们觉得“紧急”比“重要”更优先,这个思维方式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我们目前下决定、做决策的思考质量,还不够高,没法支撑我么的决策结果。

    会不会有些绕,这可能就是训练思维的乐趣所在。

    哈弗大学的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写了一本书《回归大学之道》中,将大学本科生的思维分了三个阶段:物质的确定感——有知识的混乱——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成熟阶段。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熟悉,猎豹傅盛曾经说过了我们认知的几个过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总之都是一种认知自己的方式方法。

    这门课不会去讲或者让大家记很多标准和逻辑谬误,也不要求我们话大量的精力去理解术语和概念本身,这节课是让我们去了解这些主干道,记住一些关键路标,让你在知识的各个大路口,不迷失方向。蔡钰老师的这节课,分三步完成评判质量这个目标:

    1、审视思考的信息结构本身:关键要素完整吗,每一个要素是不是成立和相互匹配,如果是,那整段思考就是自洽的。

    2、跳出立场,站在更大的格局上去评判,这段思考是否公允,是否有容错能力。

    3、往更深一层,去审视批判性思维本身,去讨论它在我们的思维能力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局限和拓展空间。

    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学习的知识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思考是否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理性,期望我们最终都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不知道大家对这门课是否产生了兴趣,有兴趣欢迎交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