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广电总局、功利主义

“我们不能轻易让诗歌像从前的荣誉、财富、权力蛊惑我们那样,诱使我们放弃正义和一切美德。诗歌不能作为一种有真理作依据的正经事物看待的。另外,我们还要去警告诗的听众,一旦诗歌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时,他们就必须听从我们对待诗的看法才行”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广电总局。但实际上,这句话出自《理想国》第十卷苏格拉底之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中也包含有我们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和愚民政策。

比如说,关于苏格拉底如何看待爬出山洞的人和山洞中的人。第六卷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苏格拉底:“我们不允许他们只逗留在上面,再不回到囚徒的群体中去,同他们同甘共苦。”

格劳孔:“那你的意思是,当他们可以过高一层次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委屈他们,让他们过较低级的生活,是吗?”

苏格拉底:“朋友,看来你已经忘了,我们最初提过的我们的目的是整个国家作为整体的幸福,而不单独只求一个阶级的幸福啊!”

这不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吗?也许功利主义的祖师爷边沁就是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产生了灵感——只要最终整体的利益是足够大的,那么个体利益的损失就是可以接受的。

举例子来表明就是:只要山洞中人民是和谐发展的,那么对于洞外的哲学家的不公正不自由的对待就是可以接受的;只要5000名恐怖分子被击毙,那么1000名平民的死亡就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世界是和平的,那么一个种族的抹杀就是可以接受的……总之,一切都是为了common good。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一些大的政治或是军事决策中,我们也是小心翼翼地为生命贴上价码,仔仔细细地计算着得失。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然还不是这样子的。每个人所做出的决定大多数是基于自己的得失,选择为社会而牺牲自由者显然是少数。“自由”在现代人的心中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但矛盾之处在于自由和平等的难以协调。

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人人生而平等”。但事实是:自由和平等本来就处于矛盾之中。要平等,就会委屈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样就不自由。要自由,就注定会带来差异和改变,这样就不平等。人趋利避害的天性带来矛盾。

而苏格拉底所说的世界显然是人的理性完全大于私心的社会。个人欲望与理性相比不值一提的社会观念。

所以苏格拉底才认为真正可以掌权的是哲学家:“那你说除了真正的哲学家外,还有谁能淡泊名利,不过分重视权利?”

但放在现实的生活中,恐怕没有心机和城府的哲学家在争夺权力的政治中早就成为了牺牲品。人性自有一套使社会运转的机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现有的唯一的方法。

但值得敬佩的是:苏格拉底一直是自己理论的真信徒。

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

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性完全大于私情的样子。

只要法律得到尊重,社会得以稳定,那么个人的牺牲就是可以接受的。

牺牲自己的自由而换来全社会人民法律面前的平等。

他的理想理论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一定是自己的真信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雅典 雅典属伊奥尼亚人(Ionian), 雅典所在的阿提卡(Attic)地区, 被称为“希腊的希腊”, 这个地方最...
    ianwest阅读 9,111评论 1 11
  • 文 昏睡十年 在西方文明史上,能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的仅有苏格拉底之死。劝人向善的耶稣为了替人类赎罪死于十字架...
    安静的骆子阅读 8,446评论 2 42
  • 文/海边的阿狄丽娜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我写了一篇<我承认,我是内向的人>。有朋友留言评论:“其实我觉得作...
    海边的阿狄丽娜阅读 3,777评论 0 8
  • 新台有泚(cǐ,鲜明),河(黄河)水瀰瀰。 燕婉(夫妇和好)之求,蘧篨(qú chú,鸡胸,一说蛤蟆)不鲜(善)。...
    ananli阅读 1,778评论 0 1
  •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在我们的脑海里播下理想的种子,渴望并盼望着这棵种子能够盛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他们不曾结出的果实。...
    毅栈阅读 1,423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