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值得善待

内容摘要:本论文从两个学生案例出发,记录半年以来,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两位学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谈谈心理干预对教育的重要性。

一、引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许思安,2017)

2020年全国人民经历了新冠状病毒疫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陆续恢复校园生活,让好多学生欢喜也让部分学生忧。让人难过得是,有些学生不堪重负,选择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学校、老师们都小心翼翼,胆颤心惊地恢复学校工作。学生安全工作空前高危,心理培训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咨询机构也雨后春笋。心理培训课程也重新燃起了星火。培训固然是必要的,观念的转变也迫在眉睫,毕竟班主任在一线工作。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深,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许思安,2017)

二、案例分析(1)

本人今年,担任2020届高一年级的一个普通班班主任。开学初,经过暑假的军训观察,确定了刘同学(女)作为我的班主任助理,代理行驶班主任权力。作为班主任助理,刘同学却在开学第二周与值日老师发生了冲突。作为全寄宿学校管理,晚自习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轮流值班晚自习。当晚晚自习,刘同学到处找数学老师问问题,结果只找到了华师过来实习老师。由于很多学生问问题,要排队等待,没有及时回到课室。当晚负责考勤的李老师,来到班上几次都没有找到该同学,有点紧张。虽然其他同班同学告知李老师,刘同学是去了问问题。值班老师觉得问问题,不需要这么久的时间,主观认为该同学撒谎了。刘同学回到教室,发现值班老师坐在自己位置上等待自己,有点害怕,急于解释自己确实是在问问题,双方发生争执、不愉快。晚上10点半,我再次接到另外一个当值查寝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刘同学与上述值班老师发生冲突后,情绪波动,不肯回宿舍休息,查寝班主任与宿舍其他同学们正在安抚她的情绪。第二天,我找到了当事者刘同学了解事情的经过、冲突的主要原因。刘同学的情绪集中在,李老师的言语(刚开学,哪有难题需要问这么久)与老师不耐烦的表情伤害了她。经过开导,换位思考,李老师值班的责任压力,刘同学意识到了自己对老师不够礼貌,没有体谅老师的不容易。而,当晚值班的李老师则强烈建议我撤掉该同学班主任助理职务,认为该同学言语不当,处事极端,心理有问题。作为班主任,从暑假军训观察,刘同学集体感强,自我要求高,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仅仅凭借这件事,3能否断定她心理有问题?

我没有立刻采取该科任老师的建议,选择再观察。过了两周,隔壁班的班主任再次跟我投诉刘同学在走廊说话太嚣张,不尊重老师。我找到刘同学谈话,旁敲侧击,问清情况。刘同学在交谈过程,情绪非常激动,心理很排斥,认为老师放大了一些小事,而针对她。

作为班主任,我自己也产生了疑虑,是我自己选错了班主任助理,还是老师们言过其词了。从之后的几件事,打消了我怀疑刘同学的心理障碍。首先,兼职英语科代表,刘同学负责、大胆、有想法。早读课,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丰富了枯燥的早读课程。刘同学自发给每次听写不过关的同学,补听写。班级文体活动时,不顾自己摔伤了膝盖,坐着轮椅用单反记录了班级运动会团体活动的精彩瞬间。在实习老师结束实习时,更是自己掏钱制作了实习老师纪念册送给老师做纪念。

我及时在班级肯定了刘同学的所做所为,并在全班面前,肯定刘同学在受到老师们质疑的情况,积极做自己,把自己最美的能力展现给了大家。我庆幸自己选择了相信、尊重刘同学的暂时不足,给了空间给刘同学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许思安,2017)

学生案例分析(2)

    案例2,我班的李同学(女),根据开学观察,性格比较内向,学习积极性比较怠慢。李老师的母亲在初三暑假做了一次比较大的手术,疏于对孩子的沟通。李同学平时在学校跟同学们有点拉帮结派,故意疏离班上某些女同学。班上的黄同学(女)还在我面前投诉过李同学伙同其他同学对其精神霸凌表现在,与同宿舍的舍友孤立黄同学,嘲笑其性格孤僻,嘲笑其特立独行。

作为班主任,得知黄同学的处境,我很同情,宽慰她给老师时间处理。我选择不动声色地观察,不希望这件事变成几个女生之间的攻心计。通过观察发现,与李同学拉帮结派的其他两个女生,一个是陈同学、冯同学。三个女生总聚在一起,爱讲小话,晚自习屡次违反纪律。早读课,三人也屡次迟到。口头教育,思想教育对这三位女生,不管用。

正巧,其中的李同学的家长之一(姨丈)打来电话,询问李同学情况。姨丈介绍自己自学过心理学,培养了自己的女儿上中山大学。了解到李同学在学校的表现,想参与到李同学的教育中。

首先,我跟姨丈反映了李同学的根本问题。1,父母过度关注此同学的成绩,忽略了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导致与父母沟通少;2,缺乏亲人朋友的关怀,所以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没有主见(上述提到的拉帮结派,与同伴对同学精神霸凌)。3,学习上缺乏目标,主动学习积极性非常弱,对前途迷惘。4,心思较为复杂,心思放在了化妆、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貌。姨丈针对李同学的这些情况,与其父母达成了教育协议。决定,每周周末从县城赶来市区,陪李同学谈心、逛街、共进午餐,陪伴其找到学习目标。

有了亲人的陪伴,李同学明显脸上多了笑容和自信。对于自己迟到,主动找到班主任承担过错。学习也能够投入学习,积极完成各科的学业任务,与其拉帮结派的陈同学、冯同学也跟着有改进、提高。我再次找到被精神霸凌的黄同学,问其是否需要老师严惩她们的过往。黄同学真诚地说,大人不计小人过,看到她们在进步,一切都不重要了。四个女生的恩怨,也悄然告一段落。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对孩子的爱与鼓励,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在家校连接中做好桥梁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处于求新、求异、偏激,行为控制冲动,自控力差,承受能力不强和受暗示性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心理素质、改正错误思想,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火候不宜够快够猛,慢火才能炖心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不能仅限于班主任,可以是学生本人,周围的同学老师和学生家长亲戚。

总之,每一位学生都独一无二,不管他存在如何大的差异,作为一名班主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好好去善待自己的学生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需要进步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