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死去,唱四台。好一点的,就唱八台。”
“那有比八台还要厉害的吗?”
“有啊!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只有德高望重者逝去,才有资格受此曲。此曲代代往下传,每代只传一人。
今天有幸看得这部电影,它是简单的,哀伤的。
这是给我们这代人唱的“百鸟朝凤”。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从被逼完成父亲的愿望成为一名唢呐匠,在师兄弟中天分平平,到最后继承了师父的手艺,成为这代人唯一能吹“百鸟朝凤”的接班人。而这个时候新的文化冲击出现,唢呐开始被人轻视,遗忘。
片中并没有表明什么态度,没有大声呐喊,没有无声谴责,只是叙事,但一切那么流畅,自然。
就像死亡一样自然,也像死亡一样悲伤。
匠,手艺人。从前要获得一门手艺,还要拜师,要沉下心学好几年,他日学有所成还有师长为其准备仪式。
如今学个英语我们都希望那是“一个月包会”的。要快!
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学会所有现成的答案。
我们没有什么师兄弟,我们自己学自己的,用钱买老师。
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都这样做。
看完电影后我有种深深地悲哀感。不仅仅为了那些正在不可避免地消失的民俗文化,更是为麻木无知的自己。
就像一位重要的亲人正在逐渐老去,奄奄一息,而我在屋子里对这件事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依旧空洞肤浅无知地欢笑。
突然想起另一个电影---<大象>,在一间房子里有只大象,人人都当作没看到,即使它如此明显。
这不是可恨,而是可怜。
寄存在民俗文化这个载体上面的文明,信念,尊敬和谦逊,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似乎也在逝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流失但我们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我们以为自己一无所知,以为我们毫无责任。
好让我们继续空洞肤浅无知地欢笑。
多么可怜。
我们生于更变的时代,在新与旧的文明交界处。被毁坏的建筑在100年里已经建好,但被毁坏文明还没。
一个差点魂飞魄散的人,这100年用技术终于修好了躯体,却忘记了修复灵魂,它迷惘,麻木,痛苦,但不明所以。
我感觉我看出了这部电影在干什么,他在为我们唱“百鸟朝凤”,为那些被遗忘的,奄奄一息生命养料。
百鸟朝凤——
给逝去的德高望重的人。
给那些成为过去的文明,给那些正在消失的民俗文化。
而真正要听见它的是尚在世的人们,是我们。
百鸟朝凤,不知你听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