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则共利分则败——《搭石》
一座座搭石,凝结的是人们从内心透出的勤劳美、和谐美、谦让美、团结美……积少成多,众志成城,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携手共创美好家园,一旦各行其是,最终只会走向失败。
一、百万巨石的奇迹——金字塔
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矗立在埃及的金字塔便是见证之一。
金字塔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作为陵墓,即古埃及的统治者——法老——死后的埋葬之地。古埃及人崇拜至高无上的神明,有着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认为人的生命历程只是一个短暂的体验,只有死后才能不朽,才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因此,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在为自己死后居住的墓穴尽力筹划,准备大量华丽而昂贵的装饰品、殉葬品,希望死后带着这些物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象征着权力和永恒的金字塔也应运而生。
搭建一座金字塔需要上百万块巨石,每块石头约有2吨重,最重的甚至能达到上百吨。采石这项工作,即便是利用现在的技术和机械工具,也很难完成。而古埃及人在没有炸药开采石矿的情形下竟然完成了这一壮举。据推测,他们有自己巧妙的方法,即利用锤子等工具在石头上凿出一个个洞穴,插入木楔,然后往里面注水,当木楔被水泡得体积膨胀后,岩石就会因此而裂开。随后人们又利用滚木,将一块块巨石运送至建筑工地,以供后续使用。
石料有了,古埃及人又是如何将这一块块石头垒筑成如今的金字塔的,至今仍然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从螺旋式筑造法到人工浇筑,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推测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
二、礼让的故事——六尺巷
古时的人们把土地看得尤为重要,往往寸土必争,大家族经常因为土地的事情弄得兄弟反目成仇。这不,一对原本和和睦睦的邻居,为了一条巷子打起了官司。
清朝年间,张家和吴家本是邻居,两家隔着一条供人行走的窄巷子。后来吴家为了建造新宅邸,打算占了这条巷子以扩大宅院,然而张家却不同意,认为这巷子也有他们家的一份。于是双方起了争执,愈闹愈大,一直闹到了县太爷那里。张家和吴家都是本地的名门望族,县太爷也不敢妄下论断,事情就此搁置。
张家的老爷张英此时在京城身居要职,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之职。张家人修书一封,将此事禀告与张英,希望他能够出面解决这起纷争。
张英接到家人的来信,打开一瞧,原来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哭笑不得,但为了安抚家人,就写了四句诗劝解:“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到老爷的书信,醒悟过来,觉得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于是主动让出了3尺空地给吴家。吴家看到张家的举动,也很有感触,反省了自己的做法,也让出了3尺空地。这便成就了如今著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六尺巷”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谦让的传统美德,为了纪念当初这件“小事”,巷道两端立起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三、三个和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个无限往复的“故事”,你小时候有没有听过呢?山上的和尚的故事还真有一个很有名,只不过这里的和尚有3个。
很久以前,在一个寂静偏僻的地方有一座山,在这座青翠环绕的山上有一座庙,在这座香火稀少的庙中有一个老和尚。老和尚独自在庙中居住,每天挑水、拖地、打扫佛龛,念经敲木鱼,日子倒也过得闲适安然。
一天,从远处来了一个瘦和尚,风尘仆仆,恰巧碰着老和尚出去挑水。瘦和尚眼见四下无人,腹中又饥饿难耐,一口气就将缸里的水喝了精光。这时老和尚挑水回来,瘦和尚跟他解释了一番,老和尚答应了瘦和尚留下来的请求,但要求瘦和尚把水缸盛满。瘦和尚不想一个人承担挑水的事务,便和老和尚约定,两人一起出去抬水,水桶放在扁担正中,这样才算公平。如此日子还算是过得下去。
又有一天,从更远处来了一个胖和尚,碰巧老和尚与瘦和尚正要出去抬水。胖和尚行了一路,口中正是焦渴,于是便把水缸抱起一饮而尽。等到他们回来,胖和尚说了缘由,也提出了留下来的请求。老和尚跟瘦和尚都答应了,但是就挑水这个事儿起了争执。老和尚让瘦和尚与胖和尚去挑水,瘦和尚让老和尚与胖和尚去挑水,胖和尚又不想一个人挑水,于是3个和尚都不去挑水,从此没了水吃,佛龛也疏于照料。
一天夜里,老鼠在久积灰尘的大厅里横行,一不小心打翻了佛龛前的蜡烛,大火烧穿了屋顶。3个和尚赶忙一起出去挑来水救了火。如此三人才幡然醒悟,只有一起合作,才是长久之道。
“三个和尚”的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很深刻。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了《三个和尚》的动画片,这部影片曾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丹麦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银奖、联邦德国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等多项大奖,是我国优秀动画片的代表。这部片子画风简洁,很有中国特色,通篇没有对白,却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幽默,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懂。你如果还没看过,一定要找机会欣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