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山南杯短篇小说大赛#活动,本人承诺,文章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踏上了高铁,她双眼无焦地望着窗外,无端的想起自己葱笼的少女时代。
十五六岁的年纪,其实是一生中能回忆起的最好的年岁。这个年龄的少男少女面临的压力几乎全部来自学业,而日后的经历经验会证明学业的压力其实最不值一提。
说得动听点就是,最好的时光,遇上了最想遇见的那群人。事实上,在学业之外围绕交流的话题无非是吃饭和爱好,最多还有偷偷摸摸的感情纠结。可供交流的时间本就不多,何况是一日中陪伴时间最长的人,同桌当仁不让发展成最好的朋友。学业压力的相互缓解已是最好的心灵交流方式,时间奇异的滤镜让苦累全都模糊在柔光下,只留下满满的笑颜,自然,十五六岁全是美好。
翻看从前的说说和文章,慢慢地陷入回忆,一边笑自己的幼稚,一边又惊讶于当年的纯真和幻想。在学习压力之外,暗恋的美好,偷看小说的心跳,下课跑操踢毽子的难得放松现在看来都是只有那个年纪才会做的事情。喜欢就撩,撩不到就怂下来换一个对象已是常态,课堂上肆无忌惮玩手机睡觉也不会担心窗外班主任的出现,更别提大把大把不知所措的课余时间。一边叹着今天又是丧丧的咸鱼,一边迷茫地被生活推着走。
曾经也问过别人,人为什么会常常回忆着过去。有人说因为念旧,有人说因为现在过得不够好。现在过得不够好是真的,日后照样美化回忆也是真的。就像高中感叹初中仗着倍受老师宠爱活得肆无忌惮而高中夹着尾巴做人一样,现在觉得高中时代心思单纯,少女心还没被包上女汉子的外壳,心思不敏感,顾虑不太多,忙时理所当然,闲时有事可做,哭的安安稳稳,睡的踏踏实实。一样没有钱可是没有现在这么多欲望,一样没有时间可是疯狂地挤时间看书玩耍,一日三餐午休安睡逼迫自己规律充实,你看,现在的我们都在干什么呢。
十五六岁的少女,在看郭敬明,饶雪漫;在写短句子,写诗写词,信誓旦旦要出散文集;在胡思乱想远方的世界和眼前的花花草草,一切都在高考后会理所应当,以梦想的方式实现啊。
十五六岁的少女曾写过《舌尖上的厨房》,中式热灶和西式冷盘实在是太值得对比了。中国式热情全藏在灶台下的那一把火里,火里是延绵不绝的人情关系和社会形态,火里是生生不息的顽强,火里是对家庭对食物的绝对热情。西式冷盘在当时的少女看来就是西式疏离人情关系的最好展示,健康舒适却差了亲近的火候。现在看来会惊讶于当时的思考角度,闲得慌想啥不好偏偏为难自己去思考现在看来还是很深奥的文化意识形态问题,十五六岁的少女思考的多,幻想的就更多了。
十五六岁的少女还写过标题极为简陋的《当我》系列,家住在铁路旁,不可避免会有火车的鸣笛声。日后证明那只是不搭载乘客的货车,当年却几乎承载了少女对于远方世界的全部想象。想着,在教室上课的时候,那些背包客的相机里会藏着哪些动人瞬间;想着,有时差的另一半球,人们会在热气腾腾的清晨怎样唤醒一天的生活;想着,火车带走的乘客身上会有哪些平常又不普通的故事。
后来高考结束了,那个说好要锻炼早起的暑假最终化成了不甘心少女在地图上踩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说好要独自旅行,结果很多年后一个人在异乡睡的晚上觉得孤独无处不在折磨着自己。去看了心心念念很久的城市,觉得人只是在舒适圈呆的太久而自发从内心深处生出躁动而已。远方其实是另外一群人的故乡,背包客终究也要在漂泊之后安定下来,告诉后来的背包客此心安处是吾乡。好看的景物天天看其实也就稀松平常,远方的生活方式习惯了照样生出腻味,美好的幻想终究被现实击碎,却也没有很惨烈,就是上大学时安安分分地在城市里不抱过高期望地游荡,倒也邂逅了好些美好。
十五六岁的少女,看着花花草草觉得太寂寞,不甘心让无名花草被埋没的她,很用心地利用上机课百度图片,给大家做科普。后来有了拍照识别软件,那股子傻气不知何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现在看到常用园林植物还是会很开心地给人科普,只是语气里少了很多得意,毕竟信息过于发达而她毫无优势可言。
就这样懵懵懂懂过了十五六岁,那个见证她少女时代的人还在身边,这可能是最大的安慰。如今找不到强烈被需要和被陪伴的感觉,只能告诉自己独来独往是必修课。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的黄焖鸡,一个人的压马路已经是轻轻松松不必再提,只是她偶尔回想起自己的十五六岁还是会有一丝丝带着中二气质的惆怅,那个年纪没做过的撒娇任性好像这么些年全补回来了,想想心里又宽慰了许多。
其实无论哪个年纪都是不知所措的年纪,好像人的一生也是不停地不尽人意。十五六岁的少女其实还好好地活在心里,默默地看着一个又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走上熟悉的道路。
/清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