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业世界没有标准答案?

我曾经为这样一个问题困惑过:

商业教父彼得斯所推崇的成功企业,为什么后面很多失败

于是这让我一度很为难:还该不该读他们的书,去炒那些回锅的冷饭,去看那些似乎过时的成功经验?


由此我还发现一个更要命的问题: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选择,可能世间找不到值得读的商业经典,所有的书似乎都将过时!正如即便现在看上去很成功的企业,似乎也终将走向失败。

是的,无论我们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失败似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企业能永远卓越。包括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列举的标杆企业,后来也有不乏失败破产的。就连全球第一CEO韦尔奇所奠定的模式也不是完美的,通用电气也免不了后面的由盛转衰。这个世界实际遵循的,似乎是测不准原理。


这让我更深入追问这些终极命题:

商业世界有标准答案吗?如果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经验,那些营销管理经典还值得读吗?又该怎么去读!

 

下面是破解谜题的一家之言,纯属胡扯不必当真。

但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这就是意外的惊喜了。



为什么商业里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来看:

 

首先,强者弱,这是事物的规律。

强者亦弱,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让你强的,必然在某方面让你变弱,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是颠覆式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告诉我们的道理。

比如你得到一本九阴真经,用速成法练成九阴白骨爪,这是不是很厉害?可是让你强的必然潜伏着弱点,就像周芷若遇到了张无忌。

比如奔驰提出的乘坐舒适,它就很难再去提驾驶快感,所以几乎必然给宝马以机会,这就是事物的规律。

 

其次,面面俱到,反而会失去优势。

比如你紧接着又得到一本九阳真经,你哈哈大笑,这两本真经合起来,就是笑傲江湖还内外兼修的百科全书。可是你很快会发现,生命如此有限,你没法把每一门武功都练到极致,平行用力反而会把功夫练得不上不下。

比如可口可乐如果既强调传统又凸显年轻,会导致它对比百事可乐来说什么都不是,消费者反而没有了买单理由。

在此值得重点说下——

任何事情都是机会成本,任何选择都有代价:当你选择了什么,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什么。你只有做选择,才能够得到当下的成果。但你为此所做的放弃,又几乎必然为你埋下明天的失败。而如果你想面面俱到还平衡不好,反而会更快地招致失败。这就是企业家永远无法逃脱的选择困境,而这种困境本身就是机会!

 

再次,行动深度不同,让商业千姿百态。

假设商业里真有标准答案,比如前人们去穷尽这些答案,就像彼得斯和柯林斯乃至德鲁克所做的事情,不断的给这些答案打补丁,最终推出了商业成功一百式。这就是标准答案了吗,这就能保证所有人都成功吗?

正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就算每个人都读同样的书,可是在每招每式上练的深度不一样,最终结果仍然会千差万别。齐刷刷反倒是不正常的,太极拳都被练成广播体操了。


小结一下,你有没有发现:

商业世界没有标准答案,至少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经验,这就是企业家们所面临的尴尬困境,但也是商业千姿百态的发展之源。所有人都要感谢没有标准答案!

想想吧,只有强没有弱,前人永远强盛而不消亡,后来人还如何发展呢,这才是不符合规律的!正是这个世界的两面性规律,永远会给宝马们和百事可乐们以颠覆机会。

真正强大的对手,根本不会攻其不备而是利用规律。他们通常不会侥幸利用你的疏忽大意,而是让你明知他会打哪里却防无可防,因为你的强处反过来也必然是你的弱处,所以最顶端的竞争是用规律顺天道而来!

或许正因如此,无论是彼得斯,还是柯林斯,乃至德鲁克,他们所推崇的那些成功企业,都是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世上哪里有一劳永逸的成功经验呢?

甚至于,在先生们落笔的时候,这些企业就已经在走向没落,因为让他们强的必然让他们弱!甚至于,那不是没落而是接班,那有时只是新生换老生,那只是先生们所揭示的规律,被新生们用得更好罢了!


既然没有标准答案

为什么还要总结经验?

我们到底在读些什么?


接下来你就会问了:既然商业世界没有标准答案,那些看似过时的成功经验,还值不值得去读呢?我想反问一句:你说呢?这个反问绝不是明知故问,而是启发我们去追问读书动机,这个问题值得你反复问自己三遍。

你可能会说,还是要读!起码能了解别人曾经做对了什么,还能避免那些大败局,只要不错就是对了!可问题是:打补丁当然必要必须,但如果读书目的只是为了打补丁,力图毫无遗漏的打补丁,这真的是目的吗?

想想吧,关注正确而不是关注创造,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机会,你觉得这在商业上会是什么结果呢?当你追求绝对正确,当你什么都没错,就已经错了!

 

既然如此,商业经典为什么还是要读呢?我觉得至少有三个作用,并且还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帮助你去发现你自己。

我们往往一开始除了挣钱,并不知道事业目的是什么,这非常非常的正常,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只不过当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就会陷入迷茫。

通过阅读商业经典,在榜样的力量中,问问你自己更像谁,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由此建立你的使命愿景,这可能成为你的事业动力之源。

二是让你了解商业规律。

了解规律懂得取舍,才能避免少犯点错。你还要知道:先生们总结的所谓规律,也就是成功经验,都不代表必然,不代表永恒不灭,都只是代表大概率。

你更要知道:是概率而不是必然,这恰恰是最美好的事!想想吧,如果存在必然,也就没有了层出不穷的商业机会,商业世界早就已经千篇一律地消亡了,那所谓必然才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所以大概率就已经够了,大概率才是美好本身,你还要什么呢?

三是帮助你做出抉择取舍。

当你发现了自己,也了解点规律,才能在这两者之间的交集之处,从而真正做出的选择。既遵循规律又听从内心,这才是顺天道尽人道。

看看那些企业家们,在明确目标以后,是如何做取舍的,这可能才是阅读的重点。所以与其关注他们是如何成功的,不如关注他们是如何做痛苦抉择的。

为了要什么而不要什么,从而懂得商业取舍,才能避免什么都想要。而如果追求面面俱到,要求绝对正确,力求从不犯错,这本身就是不懂取舍,反而会错的更多。


如此你是否已经知道了:

从了解自己到了解规律再做出抉择,这可能就是阅读经典的意义所在。那些经典不仅没有过时,并且还至关重要!

商业经典是启蒙教育,并不能决定你最终能否成功,但却是必不可少还具有奠基意义的启蒙教育。它不可能也不应该解答你的所有问题,但却能推动你去探索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阅读商业经典,有两个前提认知:

首先读书目的很重要:如果你执念于那些案例那些举例是否正确是否过气,你反而会忽略背后的深刻道理,这反倒有些丢了西瓜捡芝麻,有些像把渡船当做了彼岸,这反而容易导致你无从选择。

其次你还要知道:不能证伪的恰恰不是科学,正如几乎所有社科理论都是假设。任何观点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找不到反证案例的反而不正常,因此你提出的反证仍然也能找到反证,这是个似乎不断嵌套的世界。该咋办呢?

所以啊,任何观点和任何选择,都存在概率大小与机会成本,世上似乎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到最后归根到底还是你选择什么,而任何选择背后都有代价,你愿意为你的所得承担什么代价与责任,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底层认知与自我追问。



你就是你的答案!


亲爱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里,什么是最不重要的,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昙花一现的,什么才是相对持久的,对这些问题要分得清楚。

而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除了你自己,偏偏没有人能帮你回答,就连先生们都不能代替你回答,因为别人的选择不代表你的选择。

那么到底什么是你呢?那外面没有别人,你可以忘掉那些具体案例和现象表象,放下对于别人标准答案的执念。将心投入吧,必要时多用心少用脑,去深切体悟经典背后的底层逻辑,这将有助于你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真正去做出属于你的选择,这可能才是投身商业世界的真正起点。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知道:这不意味着你不会犯错,不意味着你一定会成功!商业世界没有标准答案,不确定性可能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我们还要庆幸世上没有标准答案,这个世界才能生生不息地百花齐放!


祝你好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