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大数据时代”里,我们的工作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跟数据打交道。大数据普遍的一个定义是:指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或传统的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如何理解“规模巨大”?有研究统计,从人类文明开始到2003年,人类共创造了5TB的信息。而如今,这样的数据量片刻就能够被创造出来,且速度仍在加快,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信息库几乎包括了各个行业,涉及金融数据、保险信息、零售记录、旅游信息、证书和房产证明等。
大数据沿袭了互联网的诸多特点——快捷沟通、方便生活、提高效率,也继承了互联网的劣势:信息安全难以保障。2013年6月6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棱镜”项目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监听, 2013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承认了该计划。相对于美国政府窥探公民个人隐私让人不耻,一些组织、公司企业或个人也在不断窥探收集个人隐私和用户信息。
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一是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技术保护,技术手段是对个人信息最直接的保护方式,也是法律手段的重要补充。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开发,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从而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保障。二是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国家战略资源的保护和规范范畴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构成现代商业服务以及网络社会管理的基础,对任何国家而言由众多个人信息组成的大数据都是研究社会,了解民情的重要战略资源。研究这些数据更为真实全面,成本也相对较小,比如淘宝公布的收货地址变更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人口的迁移,这些信息对于我国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仅仅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建立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加大打击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四是加强对个人信息的行政监管,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及隐私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许多商业机构利用这些都能够谋取很高的商业利益,因此政府对于个人信息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使我们精确地了解到过去通过抽样调查很难了解的许多东西,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从而更进一步改善这个社会。我们不应该否认大数据带来的益处,同样我们应该使这种益处最大化。但大数据带来的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我们也应该有着充分的认识。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对社会每个成员的保护,更是对国家安全以及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