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第一次发生交通事故,是在一个景点门口,车流量比较大。路口需要交通管制,否则基本属于瘫痪状态了。有交警在路口指挥,那么就省心多了。
不过总有车喜欢钻空子,而且是一辆宝马3系,底盘较低。而我偏偏又是德系SUV,车身较高。当她出现在我视线盲区的时候,我刚好启动了,就这样,“初吻”丢了。
因为双方都有保险,而且不是很严重,只要平静的等待交警处理事故就可以了。不过毕竟是新车,而且耽误了很多时间,心里非常的不爽。找车主理论了几句,批评她太心急,超车也要按喇叭,幸好碰的是车,万一碰了人呢。
女司机估计心里也有点懵,所以反映比较迟钝。不过她车上的朋友听不下去了,如果不是交警及时到,估计就吵起来了。
2
我是有严重的沟通障碍的,所以平时也在恶补如何说话。看了各种各样沟通交流的书籍,听了各种各样的音频课程,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论。
其实我的要求挺简单,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适合各种场合,能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能尊重和倾听他人。
不要什么厚黑学,只要处理结果双方都满意,甚至如果聊得来,可以成为朋友。而不是站在“高处”,得理不饶人,甚至强词夺理,批评指责对方的行为。双赢才符合我的价值观。
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直到我遇到《非暴力沟通》,发现只要按照书上的方式,谈话和聆听,就能实现量好的人际关系。书上一直提醒我们不能随意的评价其他人,因为评价是按你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反映出来的,未必和别人的符合。
假如你和你的谈话者,出现了价值观冲突,他说了你不中听的话。给你四个选项,你会怎么选择呢。
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你想知道最佳答案,那么下面告诉你。
3
《非暴力沟通》中最重要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指我看到的、听到的,不带个人评价的事实。无论是批评员工,还是与人争执,都不应该带上你对人的评价。
例如,一个员工小张,上周有三次都迟到了,作为领导必须出面谈话。那么,领导说,小张啊,最近你经常迟到,增加了我们公司的管理难度啊……
领导的话,就加了自己的评价(经常迟到)。从领导的角度这个评价是没有错的,但是小张看来,小王迟了四次,都没有人管。所以谈话一开始就出现了对立的姿态,之后无论领导说什么,小张都很难听进去了。
如果领导说,小张,你上周迟到了三次,分别是……那么小张就不会有抵触心理,谈话可以继续进行。
感受指观察到的事情或者行为,给我的感觉,是情感而非想象。
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高效、振奋、喜悦、鼓舞、乐观、感动、自豪、惊喜、亢奋、信任、舒适、精力充沛、兴高采烈……
需要未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生气、恼火、忧虑、担心、不满、不安、尴尬、无助、灰心、痛苦、紧张、勉强、悲伤、绝望、不耐烦、寂寞、郁闷……
接着上面小张迟到的例子,领导可以说,小张,你上周迟到了三次,分别是周一、周二、周四,我感到忧虑……
需要指对引起我感受的事物,我需要或重视的是什么。
人类共有的基本需要:自由选择(梦想、目标、价值观),言行一致(真诚、意义、自我价值),相互依存(尊重、欣赏、共享、体贴、理解、支持、温柔、换位思考、情感共鸣),身体必需(空气、食物、免疫力、运动、休息、水、住所),娱乐,心灵契合(美、和谐、灵感、和平)。
接着上面小张迟到的例子,领导可以说,小张,你上周迟到了三次,分别是周一、周二、周四,我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公司的规定能被所有员工遵守,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我的愿望。
请求指为了某个需要,需要得到的帮助
接着上面小张迟到的例子,领导可以说,小张,你上周迟到了三次,分别是周一、周二、周四,我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公司的规定能被所有员工遵守,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我的愿望。你愿意准时上班,遵守工作的规则制度吗?
4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的最后,还分享了一个关于外祖母的故事。
一天,一个流浪汉来到外祖母家讨要食物。虽然外祖母家里并不宽裕,但是周围的人都知道,她会给每个乞讨的人食物。流浪汉胡子拉碴,头发杂乱,衣服上很多小洞洞。外祖母请他到家里的厨房吃东西。
流浪汉自称是主耶稣,没有住的地方。外祖母没有追问他的名字,也不去追究他的过去。她把他介绍给了儿子,并邀请流浪汉住在家里,一住就住了7年。
外祖母想到的是人们当下的感受和需求。如果你饥饿,就给你食物;如果你孤独,就给予陪伴。她是典型的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