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有了她的联系方式,却只是为学姐的事打过几次电话。抱着一种不太熟悉的别扭,我依然选择在网上给她弹消息。但显然她上线次数少到可怜,百无聊赖之下,我会时不时点开她的空间不断翻看,把那些看上去有点奇怪的自拍一张张收入囊中。说起来这也是我能想到的接触一个陌生人的最好方式了:从尽可能多的途径了解,并且保存照片,翻阅无数遍,直到能在某天偶遇的时候一下认出来(还真的认出另一姑娘过)。但除此之外,我也找不到更多道貌岸然的理由,因此之后又归于平淡,成了熟悉的陌生朋友。
等到真正面对面相见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年的下半年。我和xy每天来往考研教室看书学习,偶然发现她和同学在隔壁教室。那是最冷的冬天,可第一次见面却分外亲切,如炉火袭人。偶尔她来借我的单车,或者分享一点水果零食,不知不觉间,还真成了一对老友。只是单独相处的机会太少,每每来不及细聊就告别忙碌而去。
真正的熟识,应该是临近毕业季吧。那时候我已经在工作,而她圆满考上了某研究所的研究生。大概是前路已经确定,她开始在网上活跃起来。我于是向她发出邀请:以后恐怕见不到了,有时间一起吃个饭聊聊吧。她却说明自己已经往南方出发,准备先去南京,再往广州,玩上一圈,最后从杭州凯旋。我说:那等你吧。六月十几号,收到了她要到学校的消息:我东西不少,有没时间帮我搬一下?正好我也没事,干脆就掐好了时间,在校门口迎接。她下车远远看到我,脸上满是惊奇。走近来问:你一直在等着吗?我说:反正这几天无聊。
坐了大半天的火车,她面色满是憔悴。我问:饿了吧?去吃东西?她点点头,一道来到食堂。于是我坐在她面前,看她专注而沉静地吃面。好久没有盯着一个不太熟悉的姑娘看了,凝视的感觉还是那么奇怪。你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她,试着从外表穿入内心,思考她此时此刻和你的关系,同时对眼前这个人的过往、童年、性格背景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兴趣。想起高中一个哥们在自己英语书里拿笔写的:最喜欢的事,就是可以尽情地看自己喜欢的人。其实每一个人都值得仔细观察,反复揣摩,那些一望不可见底的内心,是这世界上比高山美景更有意思的东西。
吃完面,她邀请我帮忙上楼搬东西,可来到女生宿舍楼下就看到一对男女生在和宿管阿姨争执。刚来的宿管没有通情达理的义务,拒绝了所有好心要上楼帮忙的男生,她给出的理由是“夏天女生穿的清凉,放上去不安全”,细细一想还真有几分责任感的样子。却为难了临近毕业的大四姑娘们。姑娘还在努力争取,阿姨终于不耐烦了,大喝一句:“说不行就不行,你看你像什么样子!”旁边的男生火了:“你讲道理就讲道理,吼她干什么?有事冲我来!”
看到这里我不禁四处张望了一番,以为丈母娘此刻就在旁边察言观色暗暗给未来女婿的表现打分。但事实是旁边没有其他人了。我不由得感叹这是个好男孩,大庭广众不顾形象,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女朋友。我能做到吗?努力做到吧。看了大概十几分钟,计划就此打消了。不过她仍然请求我晚上帮忙搬东西到北区去,我欣然应许,正好有正式吃饭的时间。
要说这顿饭也是奇妙而不可言说。我第一次看到谁在饮食上完全和我对着来的。我向来挑食严重,她却来者不拒;细问到最喜欢的菜肴,她翻动手指举例:鸭肝、猪蹄、苦瓜等等等等,菜单列出来让我差点落泪。还好她大发慈悲,表示自己的喜好过于另类,还是按我的标准来吧。于是我特地点了一盘皆大欢喜的凉拌毛豆。没曾想,这一盘豆子我没吃多少,她则细细啃噬,盘子堆起一座小山。几碗菜轻松"光盘",还顺带消灭了一整个去皮的小西瓜。经此一役,我的世界观又一次开阔了百分之五十。
饭后她拿出一个手提纸袋交了给我,表示宿舍东西太多,这些是送给我的几样小物件。我看到只是几个五颜六色的笔记本,也没有太在意。只是意识到原来她也喜欢看书喜欢写东西,是个标准的文艺姑娘。此外,还有一根台球杆,我吃了一惊:你喜欢打台球?她苦笑道:是啊,可惜老找不到人一起。我哈哈一笑:我这四年也是,每次都是找隔壁宿舍的哥们打,都跟他打腻了。徒然之间,一种相见恨晚的心情流泻出来,写满眼神,但她似乎没怎么在意。
总的来说这顿饭吃的很愉快,之后的几天我也陆续帮了她几次小忙。之后还把她送去火车站,叮嘱以后一定多联系。从那之后,我对她的日常爱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就是读书写字。在室友们都在对着电视剧开怀大笑的时候,她常常一晚上就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到了学校,还常常给我发一朵花一弯池塘的照片。但网上的回复依然是有一搭没一搭。我在网上问,你是有恋物情结吧?所以不太喜欢和人沟通。她马上称是。网络从来不是她喜欢的联系方式。偶尔发个消息,她过好几天才记得回复。与她的联系再次少了下来。
毕业回家呆了好多天,某天偶然翻看她留给我几样小东西。在或红或黑的笔记本夹层里发现一张明信片。空白的一面写着:
框框,很高兴认识你,如有需要,我一定随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