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曾荣获当代中国艺术作品成就展特别金奖等各类奖项百余次。并被全国各省级书画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和人士收藏。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荣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及法国卢浮宫颁发之奖杯、奖盘、勋章20余件枚。
2021年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我国传统国学中有历史专题、军事专题、文化专题、诗词曲专题作品。下面介绍几部历史名著。
《梦溪笔谈》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至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我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
《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古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它陆续成书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是孔氏家学的产物。
《孔子家语》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900卷。
这部卷帙浩繁的鸿篇巨制,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该书共收诗49403首,句1555条,作者共2873人。
宋词总集收集宋代词作,共一万余首。
《全宋词》自然是唐圭璋编的中华版的最好,而且经王仲闻和唐圭璋本人多次修订、增补,1999年新版又将孔凡礼的《全宋词补辑》附在后面,使之更加完善,因此这套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网络版收集了全宋21050首词,提供对词人、标题、词句的全文检索。还有其它版本可参阅。
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全书分50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文心雕龙》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文心雕龙》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文心雕龙》关于批评的论述,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
《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论述了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
关于各种文章体裁、源流的阐述,也是《文心雕龙》的重要内容,其中不乏细致,中肯以至精辟的见解。
《诗品》,钟嵘著。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钟嵘所在的时代,诗风的衰落已经相当严重。据《诗品序》描写,当时士族社会已经形成一种以写诗为时髦的风气,甚至那些“才能胜衣,甫就小学”的士族子弟也都在忙着写诗,因而造成了“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诗坛混乱情况。
王公搢绅之士谈论诗歌,更是“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并起,准的无依”。所以钟嵘就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这部品评诗人的著作,想借此纠正当时诗坛的混乱局面。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122人,计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
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敖陶孙,明胡应麟,清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儿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我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人,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编成的。
据唐代李倬《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命大臣殷铁石模仿王羲之书碣碑石的字迹,又要求拓出一千字都不重复,以赐八王。殷铁石拓出后,此千余字互不联属。粱武帝又命令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结果周兴嗣竟写成了《千字文》,头发都白了。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它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千字文》问世一千四五百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千字文》在我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这足以使它流传到久远的将来。《千字文》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我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我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我国最早的姓氏书。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墨横姿、笔力劲挺、笔力险劲、笔酣墨饱。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春蚓秋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笔扫千军。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老墨秀、一字见心、丁真楷草、丁真永草。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气韵生动、气韵流畅、风格秀媚、风姿多变。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凤泊鸾漂、凤舞龙飞、凤翥鸾回、平和畅达……
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作品汲取二王笔意,颜柳风骨,又有欧体俊秀和赵体灵动之气,楷书疏朗爽健,行书收放有度,隶书古朴大方,小篆俊秀有力,草书妍美多姿,先后在宜昌、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烟台、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