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母亲对我的教育理念便是放养主义,放养到什么程度呢?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学自行车,由于家里没有给我买儿童自行车,于是我就用父亲的大型成人自行车自学。
成年人的世界是沉重的,成年人的自行车也是。小小的我跨上大大的车,双脚不能同时着地,单脚着地时要用全身的力气来维持车的平衡。我无助看向母亲,母亲看了我一眼便转头和其他孩子的母亲聊天,留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练车。
我骑起自行车,骑了摔,摔了骑。从正午摔到黄昏。中间一次我摔倒被自行车压在身上,那个时候我已经没力气了,就那么被车压在下面。我嗷嗷叫妈,可妈就是远远给了我五个字:自己站起来。
我看求助无果,于是躺在地上缓了一会。站起来晃晃悠悠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刚学会骑自行车便飞驰出了院子。差点撞到刚下班回来的父亲。父亲倒是很惊喜,因为在他的时间线里,他早上去上班,傍晚回来儿子就会骑车了。仿佛弹指一挥间。
后来他们常常以此为骄傲,说我学车学得快。但我只对母亲的撒手不管耿耿于怀。
后来我上了大学,跟好友酒过三巡聊到父母,我抱怨说母亲从来没有理解过我。朋友幽幽地看着我问我:你理解过你的妈妈么?我愣住了。
身为人母的感受是什么?可能这种感受在各种文化中都是难以传达甚至不能传达的。从被生为一个女性开始,女人们就会被日后是否要生孩子,怎么生孩子而困扰。现在社会中,女性可以作为一个标志物存在,但孩子终究还非得是女人所生。成为母亲,不是每个女人的命运,但却是每个女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但我不巧是个男人,所以在那之前我都没有想过做一个母亲要付出什么。我一直做的只是肤浅的感恩,唱着听妈妈的话,确没能真正理解妈妈的话。
100年前,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文章里有这样几句: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觉醒的父母应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养育一个孩子,这在100年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句话说最没用的婴儿用品是爸爸,想想看一个母亲半夜被啼哭的婴儿吵醒,无奈地起床去喂奶,回头一看睡得像死猪一样的丈夫。心里是个什么样的感受。我未来不想成为这样的丈夫,当一个好丈夫,应该了解妻子的感受,当一个好孩子,应该了解妈妈的感受。所以,男人也该思考一下成为母亲是一种多深刻的变化才行。
我看了一些关于写母亲的书,也看了一些解读,其中《成为母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血腥的事实”。
分娩所带来的痛苦一度被认为是人类所能经历的最高级别的肉体痛苦。如果将怀孕比作一所营地,里面的每个收容者都必须忍住疼痛才能获得释放。如今女性这一群体,和化妆品,洒了香水的精品店,精致的餐厅,包装精美的商品世界紧密相连,受苦、自控、忍耐这些词只跟学习和减肥有关。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说,跟历史上的同胞比起来,现代女性不一定要靠生孩子才证明自己是个女人。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无论她们在社会学的角度上因为性别不平等吃了多少苦,孩子还是要由她们生出来。
孕期开始
从孕期开始之后,母亲便要开始为孩子的降生做准备,膳食,医疗,产前培训,父母培训,一个好母亲没有上限,关于怀孕的书中,有着详细的指导:你能吃什么、该如何爬上床、如何躺在床上、如何起床。其实有机会了解到这些的母亲是幸运的,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的母亲还是靠着单纯的勇气完成生孩子这一挑战。
以上的指导中充满了“威胁”,如果孕妇采取了欠考虑的行动,那么孕妇和孩子就要承受一定的后果。于是一个听话的孕妇要告别紧身内衣,因为穿它们会让孩子畸形,不能抽烟喝酒,不能吃阿司匹林,别碰蛋糕、饼干、精制白面、巧克力、糖果、碳酸饮料、薯条。往往后面会有一条粗体加黑的提醒:将餐刀放入嘴里时,思考我吃的这一口能给宝宝带来最大的好处么?若答案为否,放下餐刀。
孕期结束
母子连体时期开始
我们常说好好享受怀孕的时候等孩子生下来,就塞不回去了。养一个婴儿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婴儿有一些先天疾病,只需要一张诊断书,就可以让一个母亲陷入绝境。不提小概率的疾病,仅仅是循环往复的哭声也一样可以让一个母亲陷入绝望,一个聪慧,善于经营人心的女性,她所倚仗的文字,智慧,经验,面对一个只会啼哭的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孩子任何时候都可以哭的出来。面对像野兽一样的孩子,母亲也要放弃成人的思维和能力化身为野兽来阻止她哭泣。
这一过程仿佛是另外一次分娩,一样地痛苦却要格外的漫长。
大部分母亲的母亲在这时会帮助自己的女儿,可又能怎么帮呢?但她们会陪伴着自己的女儿,就像当年自己的女儿还是婴儿时的那样,不去别处,放弃一切,守护孩子。
这就是母性。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的母亲在照顾婴儿时都不止一次有冲动把孩子扔出窗外,当然紧接着的是愧疚和自责。这并不是母亲们的错,奠定了中国道德观的孔子曾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他老人家可没说非礼勿思,你看,连制定道德观,礼数的孔老爷子都没那么严格,只是想想,没什么的。
可大多数的母亲就没有我这么会宽慰自己,于是等着母亲们的很可能就是产后抑郁。当然产后抑郁的构成因素是多重的,还有很多因素的存在。对此局外人无能为力,温尼科特写过一本书叫《婴儿和母亲》,他提出过一个概念叫“足够好的母亲”,也是我想对那些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的母亲说的:别想着做个完美的妈妈,做个60分的妈妈就足够好了。
母子连体时期结束
熬过了母子连体时期,孩子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父母原有生活的影响也渐渐增强,此时的孩子从母亲的背上跳到地上,就像一只想要逃出动物园的动物。脑科学有研究成果表明成为母亲之后的女人的脑会产生生理性的变化,她们会拥有比之前更强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这些增强的脑力被强制分配到照顾孩子上,没有哪个母亲可以控制住自己思念自己的孩子。
到了这个阶段往往是女性决定分配家庭和工作精力权重的时候了,但天性让大多数的母亲们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可能意味着事业的终结,社会性的丧失。从此以前无忧无虑的那个女孩消失了,世界上多了一位保护孩子的天使。
其实从孩子出生后母亲和父亲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同,如果遵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男性的统治地位必然愈发牢固,父亲逐渐得到了外界关系,金钱,权威和名望的保护,而母亲的职权转到家庭,及时有全职的工作,也不得不因为孩子出现的紧急情况而缩短工作时间。
这时母亲与父亲的鸿沟会越发加深。其次母亲的身份还会把女人和女人分开,把做母亲和不做母亲的女人分开。这给了那些决定不要孩子的女人带来了难题,如果身边的闺蜜都有了家庭孩子,女人之间的友谊还能维持原样么?做母亲的女人聊天三句不离开自己的孩子,话题到了后面往往不想要孩子的女人会发现自己的闺蜜加入了为自己催婚催生的行列。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观察一下自己朋友圈里已经当妈妈和还没当妈妈的女性动态就可以大概了解了。
我们常说一孕傻三年,其实说的就是当了母亲便会和外界有三年的隔离时间,并不是指当了母亲就真的傻了,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了孩子,此后她就是一个母亲了,这意味着很多。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尤其是当中我心中最美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