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行为只有5%是受自我意识支配,而我们的行为有95%都是受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对人类大脑研究表明,相比有意识的思考,人们更倾向于习惯性的行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新年许下的改变自我的坚定的承诺,结果没过多久就掉入了旧日的行为模式里。因为改变要耗费精力,会让我们感到不适,会引起一定的不安,还是按照以前的样子生活容易点,因而很多人就败下阵来。
所以高度规划的日常习惯很重要。当我们做某些事情就像刷牙洗脸那样,不需要提醒自发产生,不需要消耗意志的精力的时候,我们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这种行为习惯。觉得书中有句话最能提现这种状态“我们不应该培养先思后行的习惯,反过来才正确,当人们不靠思索便能做出的行为越来越多,文明才得以进化。”就拿士兵训练举例,只需8-10周的时间就能把一个柔弱胆小邋遢的少年变成结实自信充满使命感的士兵,新兵会被强制要求在各方面养成习惯,走路和说话的方式,作息时间,进食时间和内容,照料身体的方式,压力下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正是这些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在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行为。我们要培养的就是在确定的时间就自行启动相应的程序。为了防止我们觉得仪式习惯变得生硬僵化,枯燥无味,我们要定期更新仪式的内容。所以健康的仪式习惯是介于跨过舒适区和未来挑战之间。
那怎么培养自己习惯呢?
将时间精准话和具体化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明何时何地做什么事,现在我回想我的月初读书计划,太笼统了,怪不得老是完不成。建立精准的仪式习惯,能够抵抗压力产生的精力,分散和恐惧。
那么又回到开始的问题,新年计划不到10天就回到旧习惯,节食不到10天计划就泡汤,只去了两次健身房,作息时间一点都没变。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一次性设定了太多改变,远远超出了个人意愿和自律的有限能力,所以很快又退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习惯要慢慢养成,一次只关注一项重大变化,每一步都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高度细化,科学设定的训练计划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句子积累:
不轻易发怒,胜过勇士;治服己心,强过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