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出关》鲁迅
无论是史家文章还是野史短篇里,老子向来以自然无为,与世无争的形象传世,因此在过函谷关时被一众人等拦下来写书时,他也只得顺从其意,留下洋洋洒洒五千字《道德经》,而后淹没在滚滚黄沙中,去往流沙之西。
柔弱胜刚强,既是老子哲学的核心理念,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人生建言。
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坚强固执的事物属于死亡一类,柔弱顺应的事物属于生发一类。一味追求变强,不可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反而会被固定的成见和僵化的思想束缚,缺乏应对时代发展和情势变化的弹性,渐渐失去活力和接纳之心,成为固执、呆板的人,即“刚强易折”。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读书的时候比成绩、分数,毕业后比车房、薪水,上班比业绩,下班比运动步数。
“比”是悬挂在众人头顶的一把大刀,似乎稍有不慎就会被比下去,人生从此一落千丈。其实哪有那么严重,与其说是从同一起跑线上出发,不如说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节奏前行。无视自己的特长与天赋,盲目地与他人追逐比较,反而会令人失去自己的节奏,甚至迷失自己的方向。
在鼓吹励志、奋斗的社会环境中,能区分自己的欲望与志气的人,已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中又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谦虚处下,柔弱不争,能以宽广的心胸容纳他人的思想,以柔弱的身段来适用时代的发展变化,像水一般“利万物而不争”者,才是真正的“上善”之人,是能在逞强之人中脱颖而出的坚强之人。
老子的思想放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十分适用,本书的作者就是受益者。
1967年,25岁的田口佳史在泰国电影剧组工作时,不幸被两头巨大的水牛角刺穿腹部,立刻送往当地医院救治。他捡回了一条命,却又为人生的无常而陷入苦恼之中,身处异国,身受重伤,陷入了“绝对的孤独”。这时,一位朋友来探望他,交谈之中了解了他的苦恼,将随身携带的《道德经》留给了他。
这本书带给了他巨大的启发,第一次意识到
“人类独自一人来到世上,也将独自死去。我衷心体会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因此我不再认为必须迎合社会或周遭的人去拼命做什么。换句话说,我决心重视自己的想法、感觉、个性,活出自己的人生。”
也就是从这本书起,田口佳史开始了他的中国先秦古典哲学研究之道,从深厚的文化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一套认知世界与为人处世的方法,大受裨益。
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指导2000多家公司、企业改造,还在庆应大学开设了讲授《老子》《论语》的课程,获得了学生极高的人气与支持。
即便如此,他的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50岁左右才确认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最初一心想把公司做大做强的他,为了让公司看起来气派,雄心勃勃地租用了昂贵的办公室;为了雇用杰出的人才,砸下庞大资金挖墙脚,支付高额的薪水……在风光平静的背后,他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因为只有自己知道那是相当逞强才维持的结果,其实早已身心疲惫,迷茫中他开始思考这份奋斗了半辈子的工作究竟是否适合自己。
在与母亲的交谈中,妈妈告诉他:“嗯,你和一般小孩不太一样,以前不太好动,可能和你体弱多病有关。我记得你时常蹲在院子里,一直盯着院子里的小草,或是出神地看着天空。”
母亲的话令他想通了,“我之所以能在书桌前将中国古典经籍读得津津有味,正是因为符合自己的天性。而且,我其实并不具备运筹帷幄的经营能力,我更擅长的是提供经营者建议。”整理好思绪重新出发,他大幅缩减了公司规模,确定了自己作为企业顾问的人生方向,因而迈向了愉悦的人生。
作为40多年思考的结晶,田口佳史出版了《示弱的勇气》一书,在阐释《老子》语录时,凝练地提炼了46则人生智慧。有趣的是,对于社会早已形成共识的事情,他总能换个角度给出彻底相反的结论。
媒体上充斥着“下班后的两小时决定你的未来”时,他说“忙碌不值得炫耀,适当保持余裕,身心才能保持良好状态”。
认为记事本上的日程表空白太多表示浪费时间,而把日程表填满的人,也可以说是不明白“无用之用”的典型案例。一味地忙个不停岂不是将导致身心失衡?不留点空白的时间,保有余裕,就无法好好地完成工作,身心也得不到休息,不是吗?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记事本,绝对不值得自豪。
知识付费平台兴起,大家都在业余时间“充电”提高工作效率时,他说“能对工作乐在其中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老子告诉我们,不须想着要背负天下的责任,也不须想着要扛起公司的责任。只须以自己的节奏老老实实地生活,总有一天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做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果。
只要是因为喜欢而去做的工作,无论在竞争中是胜是败,是否能出人头地,你都会埋头拼命去做不是吗?这么一来,即使你不刻意去追求,也能精通某个领域,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有所贡献。
当你升职加薪成为主管,正准备“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干一场时,他说“擅长掌握人心的领导者,懂得适时示弱的智慧”。
刚成为领导者的人,特别容易虚张声势,抱着“绝对不能让部下看扁”的心态开展工作。
这样的心情并非不能理解,但是对部下而言,没有任何事比“摆主管架子”更令人厌恶的了。这种做法只会招来周围人的反感。
真正有实力的领导者,反而不需要刻意表现出领导者的架势。与其虚张声势,还不如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把心思花在如何让部下乐意认真工作上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特质。因此,他们反而会刻意表现出自己能力不足的一面。
结合自己亲历的生活小事,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来阐释《道德经》,田口佳史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思考的答案,这既是一堂当下时兴的“情商课”,也是一本人生路上的备忘录——提点你因为逞强而忘记的柔软,赋予你示弱的勇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