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决定能改变什么?那些历史中的决定性瞬间!

在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我们通常会伴随一种情绪——可能是遗憾惋惜可能是惊喜夸赞,比如,热播剧《觉醒年代》中,如果没有以蔡元培为首的教育界人士,与当局不断斡旋谈判,可能就不会有创办大学的教育经费,也就不会聚集各路仁人志士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这是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的巨大贡献。这也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话题——回望那些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及其关键时刻。历史又是被什么影响的?



回顾历史呢,我们往往有两种角度,一个是大历史观,在层层事件和人物中提炼出一条明晰贯穿的纲领,分析其内在动因和不可逆转性,比如,我们的国家在近代屈辱史中的不断崛起,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是客观的唯物主义史观,关注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当然,还有一种角度是关注重点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蔡元培的例子,他是一位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后面这种观点,也就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命运攸关的时刻,某个英雄人物在某一时刻的某个单独决断,不仅决定了他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这些闪耀时刻对历史的推进是超越时空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周边世界便是过去林林总总重大决策的社会遗产,这些决策一点点构建了我们现在的世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几位大国首领为主要的系列战后会议,奠定了现在世界的基本版图,也间接促成了,政治经济截然不同的第一世界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这样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就是这本书要向大家介绍的。作者茨维格遴选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地区,但同样星光熠熠的14个闪耀时刻,像回拉进度条一样,去仔细回看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还要特别提的一点是,作者茨威格用优美语言客观描写的历史事本身没有对与错,我们无需纠结是不是“应该”。因为历史已然发生了,不能涂抹也不能修改,我们可以做的是——跟随作者的文字去感受人类历史上星光璀璨的时刻,并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本期内容,我们来重点讲述其中的三个故事,分别是:


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穿过中美洲,发现太平洋;

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1917年4月9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主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部分:

这是一个探险家的故事,为自己争取到一张通往未来船票的故事。《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曾因为运气好赌来一张豪华游轮的船票,收获了属于他的绝美爱情故事,而我们第一个故事的主角巴尔沃亚也凭借自己的机智与勇气“骗”到一张通往广袤殖民地的船票,得到的还有个人的名垂史册。为什么这么说呢?巴尔沃亚至今被记载是西班牙官方认证的发现太平洋第一人,且巴拿马运河出来一进太平洋的第一个小城就叫巴尔沃亚。我们很难想象这一切的成就出自一个当时没有显赫出身的普通士兵身上。


当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不仅带回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还有关于黄金遍地的传说。这不仅让西班牙的国王好奇和心动了,蠢蠢欲动的还有各个阶层的人们,名门贵族期待能够有机会建功立业;冒险家期待有机会开拓一片新的疆域;士兵希望通过军功来博得王国的嘉奖,甚至是无所事事的瘪三和扒手,也做起“黄金梦”,幻想着能够去到全新的世界,摆脱过去的不堪。一时间,哥伦布之后的第二支西班牙王室远航船队座无虚席,人满为患。一位出身贵族,曾经去过“新世界”的普通士兵巴尔沃亚,躲进食品木箱逃避监管,顺利登船。这就是35岁有勇有谋的巴尔沃亚,而至今巴拿马通行的钱币单位叫巴尔沃亚,硬币背面也印着他的头像。


这里想给大家补充一些时代背景知识,有利于更加立体地感受这个故事。自古东西方的交流多从陆路开展,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丝绸之路,这条贸易通路在不同时期先后被蒙古人、穆斯林等多股势力相继控制,这激发了海上贸易的从无到有。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船队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与同时代的郑和下西洋促成了亚非的和平局势,不同的是,欧洲在海路的探索过程中,扩散了自由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胚芽,给美洲带去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继续说我们的故事,从一名来路不明的黑户,到成为带领这批人发现太平洋的意见领袖,巴尔沃亚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他要解决的是自己“黑户”的问题,作为一个偷渡上穿的人来说,被发现是迟早的事,被发现之后如何自保就成了第一要务。正当此次远航队首领恩西索决定要把黑户巴尔沃亚丢进海里喂鱼的时候,巴尔沃亚再次用智慧和能力拯救了自己。远航船队偶遇从目的地逃回的幸存者,他们说那块殖民地已被土著人重新夺回。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了解中美洲全部沿海地区的巴尔沃亚提议——先取道去一个叫达连的地方,那里适宜落脚。这是巴尔沃亚有能力的突出表现,他能够在危机时刻为自己创造机会,并且可以动用过去的经验来帮助自己。接下去的日子里,巴尔沃亚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新兴殖民地获得了最大支持,成为这块新殖民地的实际主人,这距离他成为一名真正名垂史册的探险家更近了。


在成功拿下一块新型殖民地之后,巴尔沃亚没有停下脚步。熟谙世事的他结识了当地一位印第安酋长卡雷塔和当地最有势力的首领柯马格莱。甚至通过他们得知,高山背后是另一片湛蓝的大海,那里的每一条河流都含有金沙。这真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如果巴尔沃亚没有不断进取之心,他不会留意这些信息,也就失去了发现太平洋的历史性机遇。果然,巴尔沃亚再次充分发挥了他那冒险家勇气与能力的时刻,他带领190名同行者一道克服艰难险阻,历史性地发现了位于中美洲东面的太平洋,在此之前,欧洲人不知道太平洋的存在,不知道美洲大陆之外,还有一片最广阔的大洋。


这个历史性时刻是怎样的呢?巴尔沃亚与190名探险者经历了烈日饥渴和扰人的困顿,甚至有的人在连续行军途中换上热病或被吸血的昆虫叮咬,无法跟上前进的队伍。巴尔沃亚果断地把伤员留下,在队伍中,精心挑选的靠谱忠诚精力旺盛的人们一起去完成这次挑战性的冒险。随着地势逐渐升高,只生长在沼泽洼地的热带灌木丛渐渐稀疏了,巴尔沃亚知道他们开始登上山峰了,那个印第安人导向曾对他提到的那座山峰,登上那座山峰,就可以看到两片大洋,一个是大西洋,一个是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太平洋。这时候已经是他们出发的第十八天了,疲惫不堪的队伍经历了难以忍受的暴晒和行军,似乎再没有一点气力。这是1513年9月25日的前一天。


24日这天夜里,巴尔沃亚再次决定把伤员和不能行军的人留下,只带领67人的小队伍继续向着最后一个光秃秃的山顶进发,这里面就包含一位专门的文书,巴尔沃亚要求他记录下自己登上山顶展望一个新的大洋的时刻。终于时间来到了25日的上午十点,巴尔沃亚被这伟大的时刻深深感动着,心里怦怦跳,左手擎旗右手举剑,从容威风地登上了那个小山顶,他看到的是太平洋的一望无际和波光粼粼,这是看到太平洋的第一双欧洲人的蓝色眼睛。


以上就是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的故事,这是属于他的专属故事,同时也是属于近代欧洲人的故事。欧洲的探险家们,靠着自己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一步步完成不可能的探索,逐渐完成了地理大发现,整个世界版图轮廓逐步被人类所熟知,全球化的沟通与串联也更加密切,欧洲各国逐渐担当起引领世界的角色。那欧洲自己内部有何变化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故事——滑铁卢的一分钟。


我们常见的扑克牌中,梅花K和方片K上的人物原型分别是亚历山大和恺撒,他们分别是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世界古代史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都曾征服大片欧洲土地,都理想自己的领土广袤统一。回顾整个欧洲历史,从马其顿到神圣罗马帝国,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1848年欧洲大革命,欧洲统一的理想一直存在,然而统一只是希望。


在法国大革命中横空出世的拿破仑曾抓住瞬息万变的机遇,平步青云,于1804年称帝。好久没有强权人物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拿破仑,欧洲统一再一次有了希望。可事实依然不尽如人意,尽管拿破仑为此做了两次努力。1799到1814年,欧洲是属于拿破仑的时代,直到1814年3月31日,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被破退位。波旁王朝在反法联盟的武力拥护下复辟,可被所有人忽略的一点是——相比拿破仑,法国人民更加憎恶波旁王朝。拿破仑利用了这种情绪,在亲信的帮助下于1815年返回巴黎,重登皇位。这一消息给正在维也纳开会的欧洲各国君主们灵魂一击,大家立刻停止了抱怨和争吵,又开始重新集结队伍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一边是欧洲的合法皇帝和国王们从未如此惊恐万分,一边是拿破仑清晰的审时度势,他知道在这些军队集结成群之前,绝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分而攻之,各个击破。可此时的拿破仑只有一支军队,自己手下应用善战的元帅一半已在黄泉之下,其余几位也对这没完没了的行军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命运留给拿破仑的机会并不多了,这头出逃囚笼的狮子需要奋力一搏孤注一掷。他首先选择了比利时,并在第一次会面时,便击退了普鲁士军,但不够致命。拿破仑第二次选择了头脑冷静/意志坚强的威灵顿英国军队,同时抽调了三分之一的军力,交给老实可靠兢兢业业的元帅格鲁希,派他去跟踪追击普鲁士军队,防止被击退的普鲁士再次与威灵顿汇合。如若有人可用,拿破仑也不会把这个重任塞给循规蹈矩的格鲁希,要知道,他从军二十年并无特殊贡献,靠着前面将领相继捐躯,给他腾出了元帅的空位。所以拿破仑要求格鲁希必须与主力部队保持密切联系。


艰难的主力部队熬过三天瓢泼大雨,即将投入战争之际,拿破仑开始了他最为特殊却也最威风凛然的检阅,场面壮观/热烈,这是拿破仑个人的命运也是欧洲的命运。士气昂扬一直到开战,激战大半天后,双方进入疲惫焦虑期,谁先得到增援,谁就将拿下最后的胜利。但格鲁希并未意识到他手里正掌握着拿破仑的命运,当有人听到远处大炮的声音,急切请求朝大炮声音的方向进攻,去增援拿破仑时。格鲁希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他不仅没有前去增援,而是坚持自己的任务是追击普鲁士军队,完全遵守这个拿破仑写在纸上的命令。而这个决定影响了全世界。


最终拿破仑也没有等到格鲁希的增援,而对手普鲁士却及时赶到了滑铁卢,增援了英军。仅仅几分钟功夫,赫赫军威的拿破仑军队变成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群,这人流卷走了一切,也卷走了拿破仑本人。这次战机的贻误也葬送了天才军事家二十多年的全部英雄业绩。拿破仑被流放至科西嘉岛直至病逝。格鲁希没有把握住那关键的一分钟已成事实,叱咤风云的命运只会把天才塑造成不朽的人物。


这个故事至此结束了,但还有一个小插曲也值得大家关注——当英军击溃拿破仑部队时,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正在默默关注,并披星戴月先于政府信使赶回了伦敦,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他立刻针对性地进行了大宗的证券投机买卖,此人就是罗斯柴尔德。这奠定了他庞大金融帝国的第一步。


以上故事都是发生在西欧,欧洲除了西欧还有东欧。当我们提到东欧时,不可忽略的一个国家是俄国。俄国因其彪悍的作风,常被现代人称为“战斗的民族”。这个15世纪实现统一,18世纪前开始对外侵略扩张,18世纪末达到鼎盛的帝国,到底有多强的战斗属性呢?出过多少有名的“斗士”呢?书中提到了我们很熟悉的一位,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列宁这位为智勇双全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故事。


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世界列强之一,直到19世纪中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利,帝国才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欧洲列强。虽然当政者有所改善,但并不彻底,等待俄罗斯帝国的是又一次失败,即1904年的日俄战争。罗曼诺夫王朝能够拯救时局吗?并没有,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堪战局,俄国国内本就动荡不定的政局继续恶化,终于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列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浪迹欧洲的列宁和其他布尔什维克们听到二月革命的消息后,坚决地寻找各种办法回国,通过同一年的十月革命,来接管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开启了俄罗斯的新篇章,甚至是世界的新篇章。


一切还要从一趟封闭的火车开始说起。列宁在学生时代就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后来因为坚持无产阶级的理论和活动,被俄国当局逮捕流放欧洲各地。当局的这种做法是为了打击排斥其他先进思想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不被推翻,这对一心想要拯救俄国的列宁来说,真是十分严峻的考验,他无仅回到自己的祖国去,还面临着再次被逮捕的风险。看着祖国局势一天天恶化,他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旅居瑞士期间,列宁一直隐忍并积蓄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沉默寡言/埋头书堆/不被人注意。没有人会关注这位身材矮小/面容严肃的某个特殊党派的小领袖。


有一天,列宁常去的苏黎世图书馆的管理员感到奇怪,那个通常十分准时的借书人一直没来图书馆。是的,他不会再来了,他的心早已飞去那个他一直坚持的地方了。因为去图书馆的路上,列宁听一位俄国朋友说了国内的革命消息,这令他十分震惊,却也感觉鼓舞人心。沙皇被废黜,临时政府的成立,这一切都让列宁感觉到自由的气息越来越近。二十多年来,在监狱里,在秘密组织里,在不能回家的流亡里,列宁曾经梦寐以求的一切终于就要实现了。可现实是残酷的,没多久人们便意识到这次政变是由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官所策动的反对沙皇的宫廷政变,目的是阻止沙皇与德国的继续合作。所以,像列宁这样的激进革命分子是不被允许回国的。一生都在思考的俄国革命总体构想的列宁,怎么能忍受国内假借自由的名义,实际为外国人谋利益的行径,他决定要不顾一切回俄国去。从地图上看,瑞士处于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环抱之中,作为革命者的列宁要取道协约国是不可能的,取道敌对国德国也是损害自己名誉的。斟酌之下,列宁选择了与德国当局谈判,因为如果有一个人能在俄国国内对英法使节制造麻烦,那对想要跟俄国合作的德国来说,似乎也没有那么坏。德国当时的最高统帅部军需总监,很快便同意给列宁安排一列封闭的列车,保障他顺利穿过德国,抵达俄国。只是这件事,在军需总监的回忆录中再也没有被提起,这无疑是一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决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无数枚毁灭性的炮弹被设计和发射了出来,却没有哪一枚像这趟封闭列车一样,射得那么具有爆发力。列宁到达俄国国土的第一个举动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性格——他没有朝任何人看一眼,就一头埋进《真理报》的报纸堆里,看看14年以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们现如今是什么样子,来迎接他的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笑而不语,直到列宁走出车站,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群。在群众的拥簇下,列宁走上装甲车,向人民发表了他的第一次演说,大街小巷都为之动容。自此,20世纪最危险最坚决的革命者被发射回了属于他的地方,他将在那里摧毁整个世界的秩序。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中列宁的故事,作者选择了一个历史横切面,来横向地集中地刻画列宁的人物形象和英雄事迹。就如同作者自己所说:“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冲淡或者加强所发生的一切时间的内外真实性并改变人物的真正内心世界,因为历史本身在那些时刻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剧作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作者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整本书下来,作者并没有着力探索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作者只是把事实发生的事情用一种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出来。不论是巴尔沃亚屡次背叛行事不端,还是格鲁希不顾身边人的劝说按兵不动,还是列宁坚持自己的毕生追求,他们都在作者的笔下真实地涌动着,奔放着,这样回看历史的一种态度和方式也是不错的。


历史到底是一连串的偶然性决定的,还是由唯一的必然性决定的呢?听完这本书的三个故事,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也是史学界一直探讨但可能永远不会有公允答案的问题。不管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如果进度条拉回到过去的某一个时刻,一定没有人能预感未来会发生什么。能确定的是在某一个时刻,某个人在发挥专属他的光,他的热。那一刻他不仅是他自己,还有在这一时刻之前,人类久远的蕴藏和积累,才换来这喷薄而出的一刹那。他们以自己全部的身心追求来交付自己终极的感知,从而照亮探索与未知的茫茫黑夜,也照亮人类历史的银河。


这本书给人的另外一份新奇是,这本书给予了我们一种浪漫主义视角去审慎历史,观察过去的人和事。历史给你的感觉不再会是平平无奇的编年史,历史也可以是异常精彩的一个个故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关键时刻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1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0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1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1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3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57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65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9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9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