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里留下一点印迹吧!
这些年来,无论生活是酸是甜,是忙还是闲,我都没有停下阅读。对我来说,读书是最好的疗愈方式。所以想记录一点个人的想法。
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私密的事,这里的“私密”不是说见不得人,而应该是很个人的一件事。我曾对我的孩子说:阅读的喜好,就好比你喜欢的内衣,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开始。无须讨好别人。
当然有人会说,你个人的喜好总归是狭隘的,口味单一的。如果对一个孩子的阅读不加干预,他会像挑食一样,最终会造成营养不良。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当一个人走进书的世界,书中的世界会慢慢引领他到达一个丰富的世界。所以过多的干预,只会让他望而却步。但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的,你可以推荐,可以分享,但真的没必要过多干预。
还有就是对青少年必读书的设置,我觉得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吧!设置的目的,是希望青少年能够参与阅读,不能变成刷题的机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肯定有积极的意义。但将读书的意义固定在考试题中的三分,我觉得积极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如果一个学期哪怕有那么两三堂课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谈读书的感受,或者让孩子们向老师家长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家长老师跟进阅读,花十分钟左右向孩子反馈阅读感受。我觉得都比那三分的意义更强大。当然,所有的设想都带有理想的色彩。真正实施起来,都不一定有预想的效果,但将孩子们的阅读固定在三分上,是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可将达到目的途径丰富些。
还有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观点,我个人不是太同意,我更愿意买书,当然不是所有买回来的书,我们都一定会读,但很多书我都会回头看完的,有时候床头放一本书,你确实只有想起来,或者实在无聊才会看,但前提是有这样一本书。所以我还是觉得存一点书是很有必要的。还有,有时候你会想起来看过的某本书里的某个段落,回头翻翻,也许坐下来能看上半天,然后会有新的发现,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都是借书所不能提供的。当然很多专业的书,是非借不可的,那是不在此列的。我就很主张我的孩子买书。记得有一次和他一起逛书店,我帮他挑了一本书,他说:这个我又看不懂。我说:那我看啊!后来,这本书,成为他最喜欢的书之一。
所以,当有人和我说,买书是一种浪费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好想问:你扔掉过过期的牛奶,过期的面包吗?那个时候你觉得浪费吗?而书是永远不过期的,怎么会浪费呢?
啰里啰嗦了一大堆!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