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托我找一个文字功底好的人,到他们单位做宣传工作,还说,只要活儿拿得出手,领导发话可以开五六万年薪。我说,哪怕给十万也招不到啊!这票货,我这里是常年缺货,向我订货的单位还有好几个呢。有这本事的年轻人,可不愿意来打工赚这五六万块钱,他们要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没这本事的人呢,你们又看不上。所以两难!
我说我也纳闷了,怎么现在找个能写会写的年轻人就那么难?朋友说,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写,不肯写。就拿他们单位来说,大家都宁愿干别的,谁也不肯来接这个文字工作,都知道这是个苦差事,于是只得想办法招人。
我还有一个朋友,前几年被单位领导强按到宣传岗位,写简报信息,间或给领导写总结发言。人家本来就不情愿去干这苦差事,几年下来憋了一肚子火,常抱怨说“哪怕是让我去当门卫、司机,也比这干得开心”。这朋友是体制内的人,舍不得敲碎这铁饭碗,也就没法撂挑子不干,只能硬撑着等下一个人来接盘。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我们作协要进行一个青年作者采风活动,因为是“青年”,年龄限制要求80后,本着各镇平均的原则,各个乡镇都推荐几个名额参加。可是推荐名单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名单居然很难定,因为符合这个标准的年轻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想起我们年轻的时候,各个乡镇上都是一抓一大把的文学青年,各个乡镇上都有文学社团,都有自己油印的文学刊物,那真是文学的春天,只是,当年的文学青年都已渐渐成为文学中年,有些已经是文学老生,新加入的文学青年却实在太少,真有点青黄不接。这几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不禁感慨:怎么现在喜欢写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你们为什么都不爱文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