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有段话点醒了我现在的状态下的迷茫。
原文位于南海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的145页,原文如下:
我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一错再错、反复尝试、终于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做法。特罗洛普先生找到了特罗洛普先生的做法,卡夫卡先生找到了卡夫卡先生的做法。请你也找到你的做法。不管在身体还是在精神方面,每个人的情况必定各不相同,大概都拥有自己的理论。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获取知识来源的途径也是五花八门,知识内容可以覆盖的方方面面。只要你想获取任何方面的知识,现在都是手到擒来的简单小事。
但是这种信息繁杂的时代,让很多的普通人觉得无所适从,也就显得更加迷茫。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倘若能心安理得地混着日子,吃着零食追着剧,享受在当下,不对未来有担忧,可能也不会太疲惫的迷茫。但是自己总是有一些小小的不甘心,心里揣着诗和远方,就会多少有些想往前行的冲动。
很多事情看似随意,但是只要开始了,总是会增加些你不能想象或者不愿意承担的烦恼。
读写营今天是第48天,读写营中是有很多大神的,比如慧子每篇文章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比如辉飞每天都在坚持早上的读书分享。还有我的队友十四君,虽说发挥的很随意,但是常也能写出让人惊艳的好文。
现在想来是多少有些压力的,我经历着从刚开始异常的情绪高涨,到中间感受内心。但是慢慢写着写着感觉到烦闷,发现流水账是个好的写作方法,因为可以很快的完成字数,却又不愿意将这般的文章拿出来分享。
而真正的压力是来自我参加了20天的早起营,压力倍增。
因为训练营报名时规定打卡的时间是早上4点-7点,当时我正好也想尝试下将早起7点提前到6点,所以就报名挑战一下自己。
而群里的大神更多。每天早上起来运动的,会在群里晒出各种运动晨效果;每天早上起来做冥想的,会定时在6点50到7点的时间内进行;每天早上起来读书的,在群里晒出了特别专业的读书笔记;每天早起做早餐的,在群里晒出专业和美观的早餐。
而我就在这20天内经历着煎熬。看见运动的,就开始嫌弃自己没有用好早上的时间去好好的修剪一下自己的身形;看见做冥想的,也参与了一天,发现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还不如去好好补个觉,就开始嫌弃自己的不成熟;看见别人做出特别专业的读书笔记,就开始嫌弃自己读书只会画线;看着他人晒出的早餐,我又开始内疚每天只是用各种豆稀饭糊弄唐师傅和小妞。
压力陡增,带来的就是各种怀疑自己。
对自己的怀疑与日俱增,怀疑自己早起的意义,怀疑自己写作的意义。以至于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将自己整个人生放在了失控的危险边缘。
怀疑自己就开始不断的尝试,就如苍蝇在玻璃前的挣扎,看似前面都是光明大道,自己却碰得遍体鳞伤。
读写营开始后,我尝试过各个时间的写作,找出来早起是我最好的写作时间,所以早上7点起来写作的一段时间,开始感受内心,写出来些自己认为不错的好文。
但是在看着别人的好文,自己就对文章精细程度表示怀疑,所以把早起时间提到了6点。又看见他人优秀的干货分享文,自己就对自己的知识储蓄表示怀疑,所以参加拆书学习,准备学习如何快速的从一本书里获取主要知识。
早起营开始打卡后,我保证每天6点的早起,并且开始了各种尝试:
尝试一:早上六点起床,做三组平板支撑,然后坐在电脑前写文,写文完毕后开始阅读书籍,8点开始做饭。
尝试二:早上六点起床,直接阅读书籍,看到7点后开始写文,8点开始做饭。
尝试三:早上六点起床,直接写文,7点开始运动一个小时,8点开始做饭。
尝试四:早上六点起床,直接阅读书籍,看到6点50,同群里大神一起冥想,7点半开始做饭,写文的时间放到中午或者晚上。
尝试五:早上六点起来听课,7点开始阅读书籍,8点做饭,写文的时间放到中午或者晚上。
尝试六:早上六点起来听课,7点开始写文,8点做饭,阅读书籍的时间放在中午或者晚上。
各种尝试带来的如下焦虑:
尝试一焦虑:写文的时候头脑好不清醒,是不是我的运动时间没有群里大神多,人家早起都跑5公里,我光做平板支撑,不行不行,明天我也去跑5公里。
尝试二焦虑:今天阅读书籍也只是划线,看看群里的大神,人家都做出那么专业的读书笔记,还有画思维导图的,不行不行,明天我也要好好的做读书笔记。
尝试三焦虑:今天没有读书,这样书什么时候读完?
尝试四焦虑:看书看了一半就冥想,冥想完就不想看书了,写文到晚上就是着急的补作业了,文章水平好低。
尝试五焦虑:完了,没有冥想,是不是自己在早起营里掉队了。听课好占用时间呀,写文又只能放在晚上。
尝试六焦虑:听完课后,写文就是写课程布置的作业了,这样不是我的文章风格,自己写起来也费力。
其实综合所述:只有早起这段时间是完整的,做事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其他时间做事效果会大打折扣,或者就不做了。但是早起的这段时间又因为早起群里各种大神的分享乱了节奏,不知道如何是好。
昨天看了一篇网文《高度不自律是种怎样的体验?》,作者:傅君琳。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高度不自律,只是你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人们经常只能注意到别人在做而自己没有做的事情。
这句话有些点醒迷茫的我,我现在真心的是羡慕群中各位大神,但是这些大神并不是一个人干完了我所有羡慕的事情。比如早起先跑了5公里;然后读了几十页的书,做出了质量很高的读书笔记;又写出了千字以上的好文;最后还能给家人做出一顿营养美味可口的早餐。
因为各路大神晒的晨效在刺激着我,我也被这些晨效所累,深深地怀疑自己。
正如春上春树分享的摸索出自己的做法,我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现在认真的分析一下早起做的这些事情,我真心不想用早晨的时间来做。有些是我原本就不是特别喜欢,比如:冥想和拆书的课程,我现在做有些从众的思想,所以早起实施的话明显压缩用来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
而有些喜欢又不用一定要占用我早起的时间。比如运动,我可以走路上下班,或者放在晚上,因为现阶段我只要动起来就是胜利。或者是早餐,我不需要做出来多么复杂或者美观的早餐,我可以前夜把粥预约好,上面热上主食,然后把菜处理好。早上粥和主食都好了,只要花很短的时间把菜一做,就可以满足早上一家人的身体需求。
早起的时间,我更愿意分享到我的喜爱的事情:写作和阅读。经过不停的实践,我发现自己最好的时间安排:早起以后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拉升,起床后一杯温水,坐在书桌前开始看书,看完一定的页数或者章节以后,开始整理思路写文,写文完毕后开始做早饭。
不给自己硬性的时间要求。比如,不需要确定在几点到几点之间干什么。只是做完一件事情再做下一件事情就好,这样不会有时间的压迫感。
不给自己内容的要求。比如,不需要确定看书我必须看有用的书,或者有文化内涵的书;再者写文必须写得特别有深度,要跟读写营里的优秀文章媲美。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来选择,这样不会有内容的压迫感。
早起的时间其实就是与自己独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事情,不需要被别人影响。做自己想干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