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记
防御型思维 的第一种:僵固型思维。
能力,并不能预测这个人能否成功。相对的,怎么看待能力,认为能力可以持续提升和发展,要更重要。
(什么是能力?能力是完成目标和任务能力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只要去学、去想、去用、去反思,能力都可以获得大幅提升。像我的系统思维能力、目标 计划和执行能力、产品能力。)
有些人很聪明,但也很容易因为一点点挫折而变得一蹶不振。有一种“脆弱的高自尊”的心理状态。共同特点是“自我”很重:顺利时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挫折时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特别关注别人会怎么看他们;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
实验证明,表扬孩子聪明还是努力,会激发他们不同心智模型。
1)表扬聪明暗示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相对固定,解难题是证明你聪明不聪明的方式。所以孩子就会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会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
2)表扬努力暗示着: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在发展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不需要有证明自己的包袱,自然就专注到努力本身。
关注自我证明,还是关注能力成长,是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重要区别。导致有着两种思维的人,在面对挑战、努力、批评、别人成功时,看法会截然相反。
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的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僵固型思维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为别人提供价值,这本身没有错。但一个人愿不愿意为别人提供价值、提供什么价值、提供价值的大小,这些都由自身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来评价)
世界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努力解答问题。我们的能力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我们的自我也在这种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读这段话 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平静。)
我们应该在与世界的真实互动中发展自我,而不是死守着一个僵化的自我概念。无论这个自我概念是聪明、能干、懂事还是其他,也无论这个自我概念的评价是来自父母、师长、领导还是爱人。
如果你相信变化,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会怎么发展才重要。
二、自己的话
僵固型思维:为了寻求缺少的安全感,因而会专注于去努力证明自己。因为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导致看待很多事情的看法就会变得防御和僵固,比如看待挑战、努力、成功、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