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人原创,
首发微信公众号ID.:艺宁的小院
母亲和孩子一起用餐
昨天,母亲来乡村了。她来割一些蔬菜回去吃。顺便去看看她栽的那些菜,还捡了两捆柴,母亲走到哪里都会干活,在我心里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快。
中午,我,娘家妈,婆婆,我们三个人一起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我一边吃饭,就想到了童年与母亲相处,母亲做的饭菜。
我用筷子夹了一些水煮菜发现还没有煮到软烂,我就叮嘱母亲嚼烂,再吞到肚子里。然后又说,我们小的时候,你每次做的饭菜弄的半生不熟,有时候也不干净。
母亲就回复说:是因为山里农活多,要赶快吃完去干农活。我说,后来没有在山里干农活了,你去外面打工也是这样,热个回锅肉,肉还是冷的,就在吃饭。婆婆就在一旁呵呵的笑。
婆婆心想,你平常说我,现在又说你妈。看来你一视同仁吧!
说到母亲做的饭菜,连着吃两顿就没胃口了,首先就是卫生弄不干净。其次就是做的软硬不合适。还有搭配不合理。父亲一直说他不会做饭,几十年来,都是母亲做饭给他吃。父亲是喜欢被母亲照顾吧?
我的脾胃差,有一部分是情绪影响,有一部分就是母亲做的饮食不合我的胃口。以至于我从小就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挣钱,买菜煮饭给自己吃。希望有一天能照顾自己。
有时候煮土鸡蛋,家里有客人来了,母亲为了怜惜她的鸡蛋,而我拿在手上的鸡蛋,都被她一把夺过去,骂我一顿,叫我走开。
到了冬天,我吃一次腊肉,一边咳嗽,一边牙痛,母亲还骂我没用。可她从来不反省自己是哪里没做好,导致我吃饭就牙痛咳嗽。
母亲除了做饭,不怎么合我的胃口,但是她很勤快。一有时间都在干活,童年的时候,家里的锄头到处乱放。可是母亲割猪草,割一次草,猪可以吃几天。
母亲喜欢捡柴火,乐于付出,乐于奉献,也知道怜惜别人。好像在面对我的感受和需求的时候,就糊涂了。因为母亲的这些优点,缺点,岌岌可危的家庭维持了下来。
偶尔母亲去外婆家,我和弟弟、父亲在家。我们三个人一句话都不说,好像整个空气都凝固了。
只要母亲在家,我和弟弟就开心,好像有一些我们存在的空间,有一些支持活下去的力量。就是整个人要轻松一点。
都说改变需要能力,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她根本都没有觉察,改变也是从自我觉察开始的。那母亲靠的是什么在维持她的一生呢?靠心中的信念?还是靠头脑里那些想象的画面?
这两年,我感受到母亲的情感也多了一些。好像曾经的那些创伤也慢慢的淡忘了。要想建立感情,首先要疗愈创伤。
我很庆幸和母亲还能同一张桌子吃饭,以这样的方式跟母亲对话。那说明我们的母女关系还能相互理解,还能维持吧。
大家好呀,我是艺宁,希望你阅读文章之后点赞和关注留言分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