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时间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变换得恰到好处。
人,更应该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做事做到恰到好处,也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所以你要明白:
1、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
我们说话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不要总是把直爽当成口无遮拦的借口,不要总是说:“我这人就是性子直,你别介意啊!”性子直也不能成为当中揭人短处的理由啊!
不分场合,不顾他人的说话,很容易把人家搞的下不来台,势必会遭人嫉恨。
2、见人宜说三分话
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总是无害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因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俗话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3、千万不能口无遮拦
不要试图窥探别人的隐私;不能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错误;说话留有余地;不能强人所难;说话不能不看时机。
4、好的话题也要适可而止
即使一个很好的题材,说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否则会令人疲倦,若不能引发对方发言,或必须仍由你支撑局面,就要另找新鲜题材,如此才能把对方的兴趣维持下去。
5、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浅薄无知、满口粗话的人,所以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这对你的人生是很有帮助的。
“分寸”极其重要而又极难把握,它可谓是一门人生的艺术,你精通了这门艺术,也就把握了人生的命运。(来源:诗词天地) 和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
和亲戚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和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深以为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无论关系多么亲密,相处都要留有分寸,不要越过界限。
处事分轻重,为人知进退,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教养。
在日常交往中,一个人的分寸感,主要藏在这三种行为中。
01
说话说三分,交浅言不深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意思是说,君子最忌讳的,就是在和朋友的交流之中毫无分寸,说话不知轻重。
深以为然,真正有修养的君子,自然都懂得说话留三分,不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更不在背后闲言碎语,悄无声息替人解围,事后也不居功自傲。
《红楼梦》中的宝钗正是这样一位有分寸的“君子”。
在一次宴席中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了《西厢记》中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要知道,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中,读《西厢记》可是不务正业的行为。
细心的宝钗留意到了黛玉的失言,但当着长辈和一众丫鬟的面,宝钗并未当面指出黛玉的不妥。
等到宴席散尽,四下无人之时,宝钗才去悄悄地提点黛玉,“男人们读书若是不明理,拣那些杂书看了,移了性情,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以黛玉的冰雪聪明,怎会听不出她的话中话?顿时意识到了自己昨天的失言。
宝钗的这番举动,既避免了黛玉的再次失仪,又顾全了黛玉的自尊,就算黛玉再是心高气傲,也不禁心生感动。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又何必要处处拆穿呢?
著名主持人孟非曾说:
“有话你就说,但应该知道分寸。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愿意和那种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是啊,没有分寸感的人,都不懂得为他人考量,说话不留余地,有意无意让人难堪,长久下去,自然没人愿意与他交往。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说出口的,都恰到好处;没说出口,让人也刚好都懂。
看透,是能力,不说破,是智慧。
往后余生,切忌交浅言深,因为心与心之间,需要时间去拉近;人与人之间,唯有留白才是最美。
02
相处留距离,互动不越界
如果有一段感情需要你小心翼翼地维护,长此以往,你是否会觉得疲惫不已?
如果有一段感情需要你形影不离地陪伴,久而久之,你是否会觉得精疲力尽?
朋友之间,还是见外一点好,若是走得太近,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公司里的陈琳和小雪曾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友,但最近两个人的友谊却面临着破碎的危机。
起因是陈琳要准备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下班时间自然想要用来闭关修炼。
但小雪的邀约微信还是如约而至:
“听说市中心那新开了一家火锅店,我们去尝尝吧”;
“最近想买衣服了,你陪我去逛街吧”;
“这个PPT我不太会做,你帮我做吧”;
......
陈琳也曾推脱了几次,但小雪义正言辞地讲:“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就应该一直陪着我啊。”
陈琳无言以对,只好继续牺牲自己复习的时间来陪她。
后来在一次小雪反复要求陈琳帮她挑选衣服的时候,陈琳终于一狠心把她拉黑,虽然心中有些愧疚,但也终于清静了。
其实再好的关系,再亲密的朋友,在一次次没有分寸感的越界中,感情也会被消耗殆尽。
人人都说,所谓好友,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妙。
其实不然,真正的友谊,不仅是乍见之欢,更是历经沧桑,百转千回后的久处不厌。而这“久处不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分寸感”。
弘一法师曾说: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朋友之间的关系要平淡、纯洁并保有一定距离,才能安然相处。若是相处太过亲密,久而久之,感情就成了彼此的累赘,最终会让两人分道扬镳。
正所谓“熟不逾矩”,即便是最好的朋友,彼此之间也不可干涉过多。相处留距离,互动不越界,关系方得长久。
伟大的友谊,都自带分寸感,“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03
做事知进退,敢闯不怕失
有分寸感的人,自有胸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做事知进退,该争时丝毫不让,该退时及时止损;做人审时度势,既可乘风破浪成就大事,也可急流勇退深藏功与名。
从古至今,纵观那些走得更远的人,无一不是在恰当的时候选择进取,甘愿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夙兴夜寐;在适合的时机选择放下,不贪恋、不痴缠,深藏功与名。
年羹尧曾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战功无数,深得雍正宠信。
只可惜,他从肱股之臣沦为阶下囚,不过只历经了短短数年,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不知进退。
功高盖主本就令皇帝忌惮,但他却丝毫没有顾忌,仗着自己的特权,僭越君臣之礼,结党营私,权倾朝野......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该退不退,等待着年羹尧的,就是被剥夺一切。
而清朝的另一位名将曾国藩,和年羹尧一样,他所创立的湘军不仅战功赫赫,更因为纪律严明而深受百姓爱戴。
但他没有像年羹尧那般恃宠而骄,而是在这暗流涌动的官场中选择了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千古美名。
一进一退,心态不同,人生的结局自然也是不同。
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人生的兴衰成败,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是你的,终将是你的,不是你的,费再大的力气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退,不仅是一种分寸感,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方能在进退间求得人生的高度。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就应当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活得通透的人,都是如此,做人做事知进退,明得失,既给他人带来了如沐春风的舒适,更为自己赢得了潇洒人生。
分寸感,真的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和境界。
后半生,一定要记得话别说太满,事别做太绝。说话留三分,是给别人一个台阶;做事留三分,是给自己一条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