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观物,故世界皆着我之色彩

感谢叶子老师拉我进入一个读书群,本期共读的书《世界是心的倒影》,作者雪漠,甘肃省作协副主席。

“世界是心的倒影”,光听书名,就充满了哲思,值得细细咀嚼。它让我联想到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世界必然以同样的风景回馈于你。

就拿鸟鸣来说吧。当你开心时,枝头上鸟儿的鸣叫,在你听来是婉转动听,犹如天籁之音,使人迷醉;但当你心情不好时,或许便会觉得,鸟儿的叫声太聒噪,有如不堪入耳的噪音,使人更添烦恼。

当你悲秋时,见到荷塘里枯萎的荷叶,或许会感叹岁月匆匆,所有的美好转瞬即逝,多愁善感的心绪瞬间漫上心头。而当你豁然时,同样面对这片荷塘中衰败的荷叶,你却会认为,“留得枯荷听雨声”也很美妙呀,别有一番意趣呢。

同样的事物,为何会引起截然不同的看法呢?那其实都是由你的心境来决定的。心安,则处处和谐,步步莲花。

在第一辑《不变的真相》中,雪漠老师认为:“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这世上的事,不变是暂时的,变才是恒常的。

或许,我们会留恋青春的美好,美丽的皮囊,谁会不爱呢?但你有没有想过,总有一天,Ta也会长出皱纹,青丝变成华发,显出老态,直到化为尘土。韶华易逝,所有的美好,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摧残。

雪漠老师说“白昼总会走入黑夜,黑夜总会迎来黎明,孩子会慢慢长大,父母会渐渐老去。人生中所有的故事,亲历的也罢,耳闻的也罢,都像记忆中的水花,夜空中的闪电,稍瞬即逝。”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所极力追求的又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那么不如转向内心的关照,告诉自己: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生命中的常态,你只需要坦然接受,静待命运的转折。

我们人人都会做梦。梦中有时会有好运降临,让人不免沾沾自喜;有时也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令人惴惴不安,醒来的时候会长舒一口气,庆幸幸亏只是梦。

因为我们知道,毕竟梦是虚幻的,不可能真实存在。但假如,这些就是生命中真实的经历,则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大悲大喜,或许都会令人癫狂。倘若,我们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当做梦境来看待,那还会为成败得失耿耿于怀吗?

当然,道理或许人人都懂,但想要做到“知行合一”,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何况,我们都是普通人,而非圣贤,总会被各种欲念牵引,也总会有情绪的起伏,这些也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们读书的目的,不也正是与内在的自我对话,为了让自己优于过去,成为更好的那个人吗?

过去的,不论成败得失,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不必纠缠。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你不知道将会遇到什么。唯有当下,是最真实的,可感、可触、可亲。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当下,则将来的路,想来也不会太难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