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东
——从城坊间、乡土系列人士之“东哥”
火山
在一个古琴雅集,有一带着西部牛仔帽的人士出现在人群里。脸色黝黑,面庞有点圆,笑咪咪的露出几颗牙齿,眼睛带点胀眯成一条线;间或其打坐叠手,顿时入定,静心听琴。再仔细看真点,原来之前在城郊中学见过他,那时学校弄了个国旗下的有机讲座,他有点渗透地介绍了自身的经历,实在地介绍了种植的事例。
想不到做有机种植的人,已经在从化于他有二十年的历史。那个时期,追逐经济发展和做事效率,哪里顾及到有机和生态的呢。读书时,书本的介绍还是有点的,不过都差不多忘记了。据说,忘记后留下来的,才是读书的收获;我究竟收获到了什么,有点苦笑,一点浅浅的经历,一个教职,一些贪玩的痕迹罢了。我们作为“天之骄子”被捧于高处,再从现实摔下来,现在多少都有点明白,只是假装还不明白吧。乡村生活的记忆,比任何吹嘘来得实在、踏实,那些鼓舞鼓吹的日子,那些曾经踏实求学的日子,都过去了。唯有一点情怀的张扬,才勉强踯躅于现实,那些微弱的趋向好像引领着我们向前走。
野地就是有机,庄园就是有心,私人别院却是嵌合着众多文化追逐的元素。和西部牛仔帽子人士熟悉后,逐渐地不得不佩服人家,他没有大学毕业,就知道这项农业劳作有用,于是就干了差不多二十年。加了微信,才知道他叫“野菜东”,实名“肖卫东”;我尊称他为“东哥”,事实他的年龄比我大,称之为“哥”也恰好。对于这类人士的尊敬,不能说仅仅是尊称,能为这片土地和人事做点事情的,都值得敬仰。毕竟这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着,更是为了他人、族群,也为了生态和谐之音。
第一次去见识他的基地,是在良口鱼尾洞那边。那晚,我直接开摩托去良口,他就在邮电局门口等我;他的基地恰好搞一个科普营活动,除了学生,还有知青及其在深圳的一个网络、实体营销团队。经过达溪时,我才意识到这附近还是比较熟悉的——小舅子的妻子就娶自这边。蜿蜒经过高速旁的山脊,再兜转而下,到达一个平坦的地方,依稀看到有几栋石砌的楼房;其中一栋楼房的一楼有一个不锈钢牌匾,写着“唐鱼自然保护区”字样,竟然闯进了次生态地带。大学动物学教授老易,好像就是负责这个保护区的规划和监管的;我拍了几张标识的图片,传递到大学群里,果然有回应。老易说,下次来从化会找我。果然过不了几个月,他来了,那晚我们就几个蹲在路边喝点啤酒。他说,想不到差不多二十年了,我们又在一起喝啤酒;花都有一个高我一届的师兄,他也是小学科学老师,不过他有经营一家连锁的家庭辅导机构,年收入比较可观,还开着“林肯”去上班。我唯有嘿嘿数笑,吾等小民,太容易知足啊。他指着我说,你到现在还没多大的变化,不要扛太多东西了——有些东西你扛不起的。我举杯说,各有选择,来了就侃侃吧。他听说我也认识“东哥”,回:你毕竟是本地人,还是算学过生物的。东哥好客,那晚我们就在石楼出的空地围炉夜话,还见识到野菜的多种吃法和弄点花样。怪不得他的营销团队小伙子这么热情,估计他们也想掌握那些技能呢。
再后一段时间,东哥还引我们作客城郊街塘下附近的东珊有机农场,这处相对比较靠近街口,经过殷家庄走一小段就到了。这农场里,混杂着清新与特别的气息,好几个大棚搭在园区内;我们沿着小路一边听介绍,一边尝试吃着现鲜的叶子,怎么我们都成了牛?忽然在一花丛里,钻出一只嗡嗡飞的小虫,来不及辨别,就有人介绍说,这是蜂鸟,第一反应混了,这地方会有?后来有微友说,你被忽悠了,蜂鸟在南美的,蜂蝶吧。当时不好扫兴,当然只能哈哈追慕,纵然有点小插曲,我还是喜欢来这些地方。不但是对务农的回忆,更是一种作为曾经的追梦人,愿意呆着这种处境吧。
后来,又介绍了一些熟悉的友人过来看看,原来现在生活方式多种尝试和走访,走马观花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不过,还是够麻烦“东哥”他们的,那些野菜与常菜的配搭,让我们看到一些生命对生活质量的讲究可以这样。
“东哥”在从化区街口新城市场对面,开了一个小型的店面“活农居•野菜东”,质朴而又有情愫的产品与环境,说明国内新兴的消费市场会越来越有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