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因为学习上有困难。这会导致焦虑、沮丧。情绪就会影响行为。
想要学习某样东西,就要先学习其它的东西。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早年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就会塑造他们对整个教育的信念。
所以,有时父母和孩子对学习的感受不同,会无法帮助孩子,如果父母和孩子一样在学习上有困惑,就更无法帮助孩子。
教育的未来是,教导人们如何学会学习 —— 学会控制情绪、学习如何阅读……
学习的前提假设1:学习是有趣的、是安全的。
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就学不来。这具有生理上的依据 —— 很兴奋很开心的时候,学的比较快比较多。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安全感,这种感觉就会超越学习的内容。焦点会在那个让你恐惧的事情,根本无法做其它事情。
学生在学校遇到问题,会觉得学校不安全,而父母会“配合”老师、学校构建一个新的不安全场所—— 家。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孩子都觉得恐惧,无法安心学习。
父母要确定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教学关系和家庭环境是支持的。否则行为就会不恰当,相处和沟通都会出现问题。
学习的前提假设2:学习是可能的,学习是有效的。
如果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就会完全放弃。
学习的前提假设3: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
如果教学过程非常枯燥无聊,就会很难集中注意力。
学习的前提假设4 : 学习永远和连接有关
学习的内容都跟已知的内容有关,在已知的基础上理解未知 —— 我们知道的越多学习新事物就越容易。
最常见的三个学习模式:
1. 发现模式:通过探索,自己去了解去学习。不需要被说服学习
2. 模仿模式 :有意无意的模仿 (所以,模仿的对象很重要)
3. “听故事”模式:透过别人的经验去学习
如何激发愉悦的学习情绪:(以下是引导词)
前期准备:找个安静的地方,不受干扰,双脚着地,逼上眼睛深呼吸。
引导词:回想一下在你过往的经历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课,你要想象一下你回到那堂课,你的同学、老师和环境,它是有趣的,它是安全的……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老师的声音和动作是什么样子的,重新体验你当时的感觉……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录下,放在头脑里面,今后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你都可以拿出来播放。
语言是先天获得的能力不需要学习,但是阅读和书写系统都是人为设计出来的,都需要教导和学习才能获得的。
阅读理解的定义:就是用自己的能了解的方式去学习到作者传达的信息。
例如:听到一个单词“椅子”,你会想到什么?头脑中会出现椅子的样子,或感受到自己或其他人坐的椅子……总之是自己感觉到、看到的……这都属于参考经验。
由视觉、听觉、感觉在头脑中建构起来的体验叫参考经验。
实物名词很好理解,但是抽象名词就比较难以出现具体的画面,比较难理解。
例如:政治、教育、科学
针对这些词汇,每个人理解和诠释的概念都不一样。
阅读训练:建构画面、发出声音、拥有感觉
教导孩子如何学习:
1.帮助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 在学习沟通阅读时,注意头脑里的声音、影像、感受,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