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在街上,碰到久未见面的芸妈,脸色红润,精神头十足。我调侃她,“你这是碰到啥喜事了?那个憔悴、焦虑的芸妈呢?”“喜事倒没有,只是从了你,给自己找到念想了。”芸妈风趣地答道。
回想一年半前,随着孩子们步入大学校园,芸妈和我工作、陪读两头跑的忙碌生活,彻底画上句号。日子一下子空闲起来,各种不适应接踵而来。芸妈隔三差五打电话,诉说思女心情,担心孩子这操心孩子那,搞得我也心神不宁,空荡荡的心,平添了些许焦虑。
办公室的刘姐,看见我整日没精打采,问完原因,哈哈一笑,“娃都放飞了,还瞎操心。你现在正逢人生第二春,理应开启新的篇章。赶紧的,年轻时想做的却没做成的事,都翻出来,琢磨琢磨。”一席话,茅塞顿开。
是啊!在这慢时光里追寻昔日的梦想,让它变成一种念想,自己的日子一定会充实起来。
我选择了读书写文。因为打小,我就喜欢读文学书,常常会编织着美丽的文学梦。曾经,我用手中的笔,为自己赢得件件奖品,结识不少笔友;我用手中的笔,带领文学社的社友们,为患白血病的同学呐喊募捐;我用手中的笔,思念着远去天国的母亲;我用手中的笔,记录着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悲与苦……那段时间里,写作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不知不觉中,手中的笔陪伴了我数个春秋,直到我成了单身母亲。生活的重担,儿子的教育,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只能忍痛,断了写文的念想。
而今,儿子远行,我欲重拾放下的笔。哪料到,那笔仿佛千斤重,沉甸甸的。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自媒体、新媒体,我茫然,惶恐。先是标题,大有“话不惊人语不休”之势,甭管正文如何,吸引眼球最重要。接下来,内容,明星出轨、名人去世、影视剧的人物表现都会成为热点,遭到追捧。再看结构,好多是三段论,三个故事,再配上名人名言,最后总结出一段所谓的金句,一篇热腾腾的鸡汤文就会问世。面对这新形式的写作,我问自己:“这是我的念想吗?”
心里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不敢拾笔,感觉自己懂得太少,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我需要读书,在书中了解这个世界。我报了一期百天的精读班,老师每周带领大家读一本小说,早上讲有关心理学的小故事,晚上拆解小说,从作者简介到创作背景再到写作的意义。那一百天里我看到了自己熟悉的东西,经典书籍。我窃喜,原来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我,也想写出经典之作。
于是,用力拿起笔,开始书写。书写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最开始不懂得迂回,换位思考,只知道如实记录生活中的事情,不晓得要带给读者思考或者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常常会写出些负能量的文章来,除了引发读者的愤愤不平,别无所获。慢慢的,我学会了换个角度看问题,写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导致负面行为的原因写出来,再用正能量的文字去引导。我喜欢阳光,喜欢正能量,我的文章里更多的也是阳光明媚,正能量满满。
我写的小文都是取材于生活,我喜欢写小人物,写接地气的文章。没事时,我总会留意周围人们的一举一动:学生家长常年卖大碴粥,我打电话详细地询问,如何熬制大碴粥,抽空去她家,看她操作过程。有了这层体验,我写《父亲的大碴粥》时得心应手,顺利见报;班上有些单亲家长,总是以“单亲孩子可怜”为由,要求我照顾他家的孩子,我颇有感触,提笔写下《单亲伤口一把盐》,也收到了一小笔稿费;隔壁邻居家的孙女,上大学时,去南方找妈妈,我动容地写下《母亲节里找妈妈》,被《咸阳日报》录成音频,感动不少读者。其实,文章只要用情去写,就会变成一份永不褪色的念想。
转眼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提笔写文,深深地植入我的生活中。我努力着,耕耘着,也收获着。更令我高兴的是,芸妈也听从了我的建议,重拾她年轻时跳舞的爱好,学起了民族舞,天天快快乐乐地跳着,空闲的日子充实起来,难怪气色那么好!
慢时光里的念想,像把金钥匙,开启你我人生的新篇章。它快乐,从容,醇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