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岁的时候认识茵茵,我们一起上一年级。
茵茵皮肤很白,长得很瘦、很高,说话有点慢。她写的字方方正正的,很大一个。
一年级报到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太大,超出横线。然后她妈妈当即对她说:“我们把最后一个字不要了吧,好吗?”
茵茵在我惊异的眼神中乖乖地点了点头。于是她就从茵茵变成了茵。
一年级的第一个周末下了大雨,要来接我的外公迟迟没来。整个班只剩下我和茵茵两个人和老师,最后我见到茵茵妈妈的时候,哇一下就哭出来了。
我至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
反正最后,茵茵妈妈把我带回了他们家。我第一次见到燕子哥哥。他念三年级,是个很顽皮的小哥哥。
我们坐在客厅的桌上写作业,新买的笔盒弄脏了,我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抠了很久。最后燕子哥哥跑过来,用抹布给我擦了擦。
结果越擦越脏。
他跟我们念同一所小学,可我和燕子哥哥只见过几次,和茵茵在小学时因为年年分班也不太熟络。
去年在小姨家见过一次,但是也没看到燕子哥哥的脸。
我不喜欢正眼看人的坏习惯让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燕子哥哥真正长什么样子。
但是我有时会从小姨口里听到他的名字,名字好听,所以我记得很牢。
大年初二去他们家——早就搬了新家。和茵茵一开始不熟悉,但是一聊天就聊得很起劲。
那天大概是我最愉快的一次拜年了。和茵茵有聊不完的话题,看到她也在看厚厚的《罗生门》所以印象更好。
燕子哥哥在睡觉,大人们兴致勃勃地在讨论他。他妈妈无奈又好笑地提起自己贪玩的儿子,成绩依然令人担忧,拖延症依然无比严重,依然懒得去理人情世故。
依然是一个顽皮的小哥哥。
他下来的时候笑着打了个招呼。我这次才认认真真看了他的脸——皮肤和茵茵一样,白白的,笑起来的时候嘴巴拉成一条两端翘翘的线,左边有个小梨涡。
啊,燕子哥哥原来长这样啊。
他面色如常地打过招呼,竟然从沙发那头挪到我们这头,眼神在我身上扫了几下。确认自己真的不知道是谁,当着我的面问了茵茵,是不是她的同学。
“Nimo啊!你忘记了吗?”茵茵说。
“哇!认不出来……”
我乐呵呵地跟他打招呼,好久不见,也是第一次打照面。
真是神奇,我认识燕子哥哥十三年了,却是第一次真正看清他的脸。
小时候喜欢燕子哥哥的名字,名字里有“燕”字的男生真是少啊,可是他偏偏和自己的名字完全不同。调皮贪玩,但胜在鬼点子很多。
好朋友茵茵很踏实,像她小时候的字一样,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我很偶然才会有机会见到他们俩,但是对他们的印象都很深刻。不知道是为什么,哪怕燕子哥哥是很幼稚很不懂事的小孩,听到他的故事我也会觉得很有意思。
他妈妈在揭他的短时也是笑眯眯的,很有趣。
总有那么几个人,遇到他你会偏心。别的人做的调皮事儿你理都不想理,讲到他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有趣,好玩。
他一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有意思到,爸爸妈妈在讲起他那些不省心的坏事时,也不会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