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那些你不知道的感受。
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有一只可爱的小羊,他经常独自一人牵着羊去山坡上玩耍。每当他看到心爱的小羊愉快的吃着山坡上的嫩草时,他都感到特别的快乐。在孩子的心中,那只小羊已经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经常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和传说讲给小羊听。他觉得和小羊一起在山坡上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事儿。
可是有一天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小羊不见了,他心急如焚,找遍了整个山坡,但仍然没有找到小羊。天快黑了,于是孩子赶紧跑回家,把事情告诉了父亲,请他来帮忙找羊。可是没想到,当父亲听到羊丢了,二话没说,举起棍子就把孩子打了一顿。并且告诉他,我就这么一只羊,找不到羊,你永远别回来。
说完就把他关到了门外,孩子伤心极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狠心的打他。他自言自语地说,我并不是故意把小羊弄丢的啊,小羊是我最好的朋友,它丢了我也很伤心啊。羊丢了就不让我回家,难道羊比我还重要吗?
孩子一个人在黑暗的山坡上奔跑。没过多久,他抬头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白色的物体。于是她悄悄地走近,看到正是他丢失的那只小羊,正在快乐的吃着嫩草呢。可是受到父亲粗暴对待的孩子,这时却一反常态,不像以前一样高兴地跑过去抱起小羊,而是拿起身边的一块大石头,哭着对小羊说:都是因为你,让我挨打,因为你,父亲才会这样对我。孩子边哭边将石头,使劲儿地向小羊砸过去。第二天,人们在山坡的岩石上,发现了那只已经死了的小羊。而那个孩子后来再也没有回家。
可以想象得出,孩子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否则他就不会亲手杀了自己最心爱的朋友。
已经忘了是从哪里看到了这个故事,但每每想起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些惋惜。我是想着,如果,如果这个父亲能够理解一下孩子丢失羊以后的感受多好,如果他没有用残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多好。如果他能够和孩子一起去找回小羊多好。如果……可惜,生活却没有如果。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在心理上他们是成长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判断是非,分辨好坏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的形成,所以他们会不断的犯错。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在生理上他们是正在发育中的人,他们控制使用自己身体的能力还在生长成熟之中,所以他们会常常受到伤害,把事情做错。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是学习中的人,使他们把事情做对的技能还没有完全的训练出来,所以不论他们主观上怎么努力,他们还是会经常的做错事情。
基于这三点,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应该有明确的预期,那就是他们会不断的做错事儿。而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做事的回应,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这里要鼓励各位,去尝试了解那些你不知道的,孩子的感受,你会发现在犯错的背后,孩子的心是善良纯洁的。用接纳、包容、忍耐,为孩子提供一个爱的港湾吧。这样,在未来的某一天,他才能够充满信心的,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