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风自由的飞翔,只因为我不甘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会飞的蒲公英》
在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中有这样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思路是以人为中心,以蒲公英作为象征的代表进行示范教学。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在诵读总学生了解文章内容,通读大意,详读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学生在学习中结合乡村的实际教学,在每一个学生家的附近都会有这种花,普遍而普通。孩子们平时对蒲公英的关注不多,只知道种子可以吹,飘飘洒洒好像下雪一样,在我小时候也喜欢这样玩,在和学生们沟通时以蒲公英种子为着手点,对蒲公英进行讲解,文中人物主线较为明显,结合人物成长时间进行区分分段教学,联系上下文进行课文的层次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妈妈在文中送的礼物随着主人公的年龄成长而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妈妈对孩子的期待——像蒲公英一样“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小学时代妈妈送给主人公的是带有蒲公英的书包,中学时代妈妈送的是绣着蒲公英的连衣裙,大学时候所送的礼物最难理解——一幅画: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这幅图画在分析中有很重要的一点——以静写动,孩子们是静止的出现在画面上的,但作者写出了孩子们在唱着歌谣,这就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细腻的手法,值得我们推敲学习。
在教学中,结合文中最后的图画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文中描述的画面创作出来,孩子们用自己朴实的画笔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描绘,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画家,在自己的画面上呈现出自己对蒲公英的理解以及对山里孩子的梦想的联想。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对梦想展开畅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也都是一株蒲公英,在课文的结尾,我们一起将画面呈现,多彩的图画都是孩子们自己对未来的畅想,以我们都是蒲公英的种子,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喜欢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作为结尾。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围绕着作者的成长和母亲的礼物为线索,将两条主线进行情感的交汇学习,理解文章非常简便,情感主线基于母亲对孩子的期望进行升华主题,同时联想到孩子们自己的父母,由画面展开启发,每一个孩子都是蒲公英,我们也都是蒲公英。在教学反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节课给予学生的思考是埋下梦想的种子,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主题教育教学,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