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之说,已近烦渎,然为知己言,竟亦不能舍是也。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诸友即索居,曰仁又将远别,会中须时相警发,庶不就弛靡。诚甫之足,自当一日千里,任重道远,吾非诚甫谁望邪!临别数语,彼此暗然,终能不忘,乃为深爱。
【背景简介】
1513年,明正德八年癸酉,阳明先生四十二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这段时间阳明先生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意于得,姑教之静坐。
黄诚甫:黄宗明,字诚甫,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正德九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宁王朱宸濠谋反,曾经呈上江防三策。明武宗南征时,曾经上疏劝阻,后被罢免归乡。嘉靖二年,起用为南京刑部郎中。大礼议中,因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后升任吉安府知府及福建盐运使。嘉靖六年,召修《明伦大典》,因母丧丁忧。除服后,召拜为光禄寺卿。嘉靖十一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同年冬,翰林院编修杨名因弹劾汪鋐下诏狱,世宗下诏书责察主谋者,恰逢黄宗明上疏劝阻,引起世宗大怒,并被称为主谋,下诏狱。后贬为福建右参政。之后,世宗因念及其在大礼议中功劳,次年召回升为礼部右侍郎。此后转为左侍郎,死于任上。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四•浙中王门学案四》载:“先生受学于阳明,阳明谓:‘诚甫自当一日千里,任重道远,吾非诚甫谁望耶!’则其属意亦至矣。”
施邦曜在《阳明先生集要》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余以富贵非尽累人之物,人自为富贵累耳。若有志于道德,则轩冕亦行道立德之场。千古以来,未闻许巢、由而议伊、吕也。苟无志于道德,则虽甘穷约以终身,亦只为寠人子耳。学者其务辩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