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样静下来读几首诗了! 20岁的我,离小学时代的那个我已经过去了好多个年头,同时也有数十年没有静下来读古诗了。
小时候读古诗只知道把字认全,把每个字的字面意思写在古诗旁边,然后等着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解。语文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这一句古诗描写了这些景物,勾勒出了一副迷人的画面……画面?是什么画面?当时的我无法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有种种画面感,模仿着老师摇头摆手也没能想象出美丽的画面。
几年之后的我对诗有了不一样的见解,开始能够自己想象一首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或轻快、或孤寂,心中的思绪也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的我,又开始静静地读起了古诗。同样的古诗同样的读者,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以前脑海中模糊的画面如今清晰无比;以前经常疑惑有些诗人怎么会有千层愁,如今只觉得这些哀愁是少的了;以前认为一首诗写物就是物,写人就是人,如今只认为它们就是一串九连环,人就是物,物就是人,永远相连在一起。
前几天读到了李峤的《风》和王安石的《梅花》。“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眼里的风无形却有形,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我们人一样开心时会笑,难过时会哭,生气时也会将心中的怒气撒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偏僻角落里的小小梅花也有属于自己的香气,它即使被人遗忘也不会忘记自己是花。那墙角的梅花,是祖国大好河山中不起眼的零星,世人皆偏爱那耀眼的芬芳,少有人会去留意那角落中的美,那墙角的梅花,也就是现实中些许普通的人们,没有倾城的容貌,没有傲人的背景,只靠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儿在小小的空间慢慢绽放自己微微的光芒,这种微微的光芒或许会被人发现,也会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无人赏识。诗中的画是画也是人,一首诗也似一个人的半生,起起落落还是安安稳稳无人知晓。
那风像我们,喜怒哀乐无法掩藏,那梅花也像我们,在一处小角落里简简单单的生活,不求功成名就,只希望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