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是在哪一本书中看到,亦或是哪一位老师讲到的一句话,大体意思是说“一个人物质欲望的顶峰,大多集中在25岁-35岁。”
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还是“比较”在从中作梗。首先,自我会陷入与他人比较的陷阱中,其次,即便你真的可以做到洒脱随性,活成自我,可在父母和朋友的“良言相劝”下,你也依然可能屈打成招。
30岁左右的小伙伴大多已经脱离了学校,紧接着便面临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事业工作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在人生为数不多的岔路口中,这个年龄段却恰恰占去了两个——选择和谁一起生活,选择哪条赛道发展。这时,就好像有一只手在推着你,赶紧去这里,抓紧去那里,而你恨不得学一套分身法术,同时去解决种种人生问题。也刚好在这个时候,物欲却还要过来添乱,它大言不惭的对你说“结婚呢,你总得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吧,要是你努努力攀个高枝,我就舒服了;工作呢,你总得找个高薪待遇的工作吧,要是你动动脑搞点油水,我就幸福了。”
和大多数事物所具有的意义一样,物欲也有正有反。往好了说,物欲的确可以激发人们去努力奋斗,拼命工作以此来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物欲,这是生活的常态;往不好了说,在自己能力不足却又物欲丰满的时候,也可能剑走偏锋,比如借贷分期,甚至做出一些极端事情,比如坑蒙拐骗。
就如人们常说的一样——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满足一桩欲望,可能还有十桩,甚至百桩欲望等着你。欲望折磨的你,惶惶不可终日,也在此刻,问题脱颖而出——如何缓解物欲带来的焦虑?甚至,如何彻底根除物欲?
针对现实中的物欲,模糊印象中有两个解读。
其中一个是一位“说车大卡”。在他还没有通过汽车而获得丰厚物质回报前,他说“我工作一天下来,常常累个半死,每次路过便利店,都垂涎冷柜里面的一盒盒酸奶,可是想想这个月的生活费,就咬咬牙,狠狠心,默默的走开了。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在每个周末,用这一周省吃俭用下来的十几块钱,买两盒酸奶,那种莫大的幸福感,是我今天再也找寻不到的。”
另一位是网络知名写手——和菜头。他在创业的时候,经常计算手头的钱还能维持公司多久,可是物欲对他的折磨却并未因此减少。一次,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他的处境后,硬生生的把他带到一处高档商场,逼着他买下了一双极为浮夸,当然也极为昂贵的皮鞋。当时的和菜头感到的是头皮发麻,心如刀绞。可是,此事过后,他说自己真切的感觉对于物欲的焦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我们可以把物欲比喻成内心住着的一只猫,若是你不喂养它,它就会喵喵喵的叫个不停,让你心烦意乱,甚至它还有可能伸出利爪、亮出獠牙,准备让你感到切肤之痛。此时此刻,你所要做的,就是给它一点猫粮,偶尔再来点鱼罐头,进口猫粮喂不起那就喂它国产猫粮,鱼罐头也不用每天一罐,隔三差五,甚至一周一罐也能让它消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