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eed》并不是我读的第一本原版书,但是听说乐乐老师开了这门课,第一时间就参加了。一是因为没有读过这本书,二是因为觉得自己读书的方式需要改进,无论是不是原版书,总觉得输入的速度和遗忘的速度总在彼此博弈,而且从未取得最终胜利。
抱着对自己做实验的态度,其实听课很轻松,只需要每次上课前先把要讲的章节读过一遍就行了。而与过去自己的阅读方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因为知道课堂上会随着乐乐再读一遍,所以在自己预习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详尽地做笔记,甚至几乎没有记任何笔记。而结果就是,跟着乐乐读的《Succeed》的前三章,我读得非常快、异常流畅,没有纠结每一个生词,高亮每一句精句,拷贝每一章的要点……阅读的体验变得非常的愉悦,每一章的核心不会因为记笔记而被打断,记得显得支离破碎,而每当我读到一个特别有感触和领悟的点,干脆就直接写篇文章,深入聊聊自己的理解,完全high到停不下来。比如说:
-《焦虑?怕什么!》中,运用了要设立具体的目标来开启闭环模式的知识点
-《驱动自己这件事一点都不难》中,运用了Goal Trigger的概念
-《别让“放弃”仅缘于你的“天真”》和《编程小白遇到的第一个大坑》写文时,感知到了“放弃”背后的原因,是来自对挫折没有一个合理的预判,导致应对时措手不及。
我像是突然发现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那就是读两遍,至少去读两遍!
- 第一遍了解整本书的结构、例子、原理、整体概要
- 第二遍去划精要、反复深入了解不甚了解的部分、搜集例子扩充武器库。
虽然笑来主张不记笔记,直接把书翻来覆去反复地读,但我以前总是觉得我的书单那么那么长,总是希望尽可能去横向涉猎,而不是竖向钻研,以至于在读每一本书的时候,都恨不能把所有的金句都摘出来,同时把每一章节的概要提炼了、结构梳理了、笔记记全了,阅读一遍就能达到最优效果。我听过李敖的读书方法就是类似这样,甚至更狠,读完直接把书给拆分了,贴进自己的笔记文件夹里分门别类。但这样子读书的速度变得很慢,导致乐趣减少了很多。而最关键的是,那些详尽的笔记,我几乎从未怎么翻看过。总是想着,总有一天可能会用的上,而那一天好像始终没有来。
也许是大牛们本身的记忆力就特别好吧,我总觉得这些方式都不太适合目前的自己。而通过跟着乐乐老师读原版的这次自我实验,我对阅读原版书的热情更高了、心态也更轻松了。闲暇的时候就抓紧看个几页,就像看中文一样有空就读,紧凑型的阅读使得理解质量得到提高,而因为知道会读两遍内心也不再感到焦虑了,不会去分心执着于把笔记做好。观其总效率,这样子“分层次地读两遍”,并比“读一遍时拼命记笔记”读得更快、记得更多。
即便现在的笔记用手机端就可以直接查看,但这和“坐拥维基百科和谷歌,并不代表着你拥有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是一个道理。我们应该更关注的是,你能记住的、留存在脑海中的、可随时调用的信息和知识,在阅读的时候尽可能地去把它们镶嵌进脑海里的知识体系,比笔记本里多几百条内容要有价值得多。
除了阅读方式的新发现外,要特别谢谢乐乐老师把这样一本好书推荐给了我们。《Succeed》里面不仅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实验,同时作者对背后的原理和动机也解释得非常的清楚,运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论证。除了收获到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之外,同时也对科学的实验方法产生兴趣。
读的是一本书,学到的是一种方法,套用这个方式,读接下来的章节甚至更多的原版书时,就知道了要如何将知识勾在自己脑子里,长在自己的体系中。
再次谢谢乐乐老师,期待你更多的分享!也推荐大家一起读一读《Succeed》这本书,体会到阅读原版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