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聚焦“百千万工程”,盘点工作、查找差距,交流经验、提高水平。在基层实践中提炼“三同”经验,锚定城乡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赋能“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用好“同频共振”为引领方向,赋能“百千万工程”。舟行千里定于锚,浪掀万丈稳于心。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广东省委坚持高位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相继召开,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城市同频发展。省有关单位组成15个调研组,前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12个市和珠三角地区的惠州、江门、肇庆开展交叉调研,深入分析情况,剖析问题症结。在同频发展的推动下,各城市、各县域能够在对比中查找差距,在交流中汲取经验,增强区域之间的联动和协作。“同频共振”统一了思想认识,锚定了重点任务,为城乡协调发展谋划了新局面,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动力。
用好“同题共答”为前进路径,赋能“百千万工程”。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想要实施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要从党政、企业、社会三个方面交出“好答案”。第一方面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镇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支部书记发挥好“头雁”作用,完善好县域乡镇的党群服务中心,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步抓。第二方面是聚焦企业转移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做好县域产业承接工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粤东西北县域已承接珠三角制作业转移项目逾300个,投资超过1100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机遇,有效促进了区域资源优势互补,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交出企业产业“百千万工程”助力新思路新举措新答案。第三方面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广泛推动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下沉基层县域,为乡村产业振兴培训好带头人。例如广东省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新模式。面对建设“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的困局和难题,坚持党政、企业、社会参与“同题共答”,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焕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振奋“强心针”。
用好“同心聚力”为实践优势,赋能“百千万工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百千万工程”高效率推进需要群众支持和参与。广东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绿美乡村的“四小园”建设,通过镇村干部领着干、党员先锋带头干、群众自发跟着干,让群众从“看客”成为“主角”。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的湖寮镇莒村村以干部群众结对行动、民生实事、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实现群众参与的新常态。“百千万工程”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工程,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实现干部群众齐心干,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干事氛围,能够促进“百千万工程”高效率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