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年,年仅5岁的刘备过着贫寒艰苦的童年,仅靠母亲编织草席、贩卖鞋履来维持生计。但身份卑贱的他,从来没有轻视自己妄自菲薄,“以后我必然会做上像这样的羽葆盖车”,这句当时被他人当作儿童戏言加以批评的梦想,今后竟然成为刘备执著一生的信念。历经多番困苦挫败,遭受妻儿、心腹离去的打击,尽管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相信回首建立起的蜀汉政权,他心中也是无憾的。公元221年,刘备称帝,63岁寿终,谥号昭烈皇帝。
成为鸿鹄一展大志之人比比皆是,但相比较于同时代的父亲位列三公的曹操,年少便坐拥江东的孙权而言,最后与他们能三分天下的布衣平民刘备实在平凡渺小的如一只蝼蚁。当然出身草莽而成就帝业的,也并不是无例可循,如刘邦,朱元璋,凭着在荆棘重生的起义之路,戴着伪善的面具,也可于血雨腥风中凯旋称皇。但刘备与他们并不是一类人,他没有别的英雄那般豪迈洒脱,抑或阴狠狡诈,而是始终折而不挠,不甘心永远屈居于人下,没有收买人心的权术把戏,乃是以赤诚之心换得出生入死的兄弟。他做到了真正从社会的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了阶级的跨越,临终也不忘艰苦创下的基业,即使将权力赋予贤臣诸葛亮也并不勉强留给自己的血脉阿斗,这又是何等的眼界与胸襟?
东汉末年尤其讲究出身,门阀林立群雄并起的时代,且看刘备是如何从世家子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席之地。
中平元年,少年刘备与张飞、关羽二人初次创业,只带领着十几人,毅然前往黄巾便成功镇压了起义,被封为县长。可惜不多时日又被遣散,转而投奔公孙瓒。10年后他迎来事业的第2波小高峰,接管陶谦的徐州,然而届一上任就遭受吕布抢占。一贯处于弱势的他,选择继续隐忍不发,随后辗转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即便妻儿老小屡屡被劫持,刘备也不曾认命去过蝇营狗苟的生活。
在荆州城前蓄力的八年里,年过四十的刘备看似一只中年败犬,实则志犹未已。不同于一般人的穷困之段,他在刘表席上潸然泪下:“我曾经戎马一生,如今年龄大了许久不怎么骑马,大腿都生了许多赘肉,悲慨自己老无建树,功业未竟啊!”英雄何须叹年华,他反省嗟叹庸碌蹉跎的岁月,但并未就此盖棺定论。刘备一直就不是安于枝头的燕雀学鸠,此刻也不只是伏食马槽、奔于草莽间的老骥,他是鸿鹄,是鹏鸟,乐此不疲的向着广袤的苍穹,乘风破浪而去。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于官渡大战中败给曹操,谋士徐庶临走前极力向他推荐奇才诸葛亮,于是执行力极强的刘备第二天便带着关、张两员大将直奔隆中。此时他已46岁,算是半身入了黄土,却依然虚怀若谷,亲自登门拜访一个初登政治舞台且年仅二十六岁的孔明,更是造访三次才以一片赤诚之心打动了这位闲人,令其在今后为自己谋划伟业,心甘情愿患难与共。
难能可贵的还有他侠肝义胆,素来秉持着人的宽厚的品性。任职平原县令时,刘备以“惠裕德美”为施政方针,面对派来杀他的刺客时泰然自若地邀请他同席而坐,还与其如老友般对谈,最终杀手都被他的仁义宽厚所感化。当初受黄巾军围困的孔融向他求助,刘备只有3000人的身家,即便如此,他也当机立断去解救一个此前素昧相识的人。夷陵兵败,部下黄权投敌曹丕,刘备不仅没有记恨他,迁怒与他的亲信,还给他的家人如往常一样的待遇。处于长坂坡绝境的刘备,生死未卜,如风雨飘摇中的浮萍,根本不期待绝处逢生的可能。然后就再次无望的一刻,曾经的弟兄赵云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以身涉险,于刀山火海终归来投奔自己,热情之心的刘备望着襁褓说道:“为了你这小孩差点折损我一员大将!”继而愤起抬手就要摔下阿斗。至于东伐孙吴,想必花甲之年的刘备,不知是为了夺回荆州,也是为了替亲如手足的关羽报仇血恨。然而时至今日,这样一个满腔热血而真挚的人,却被现实流俗之人以厚黑学解构,称其所作所为乃是伪善之举。是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社会的泥沼中摸爬滚打,穷蹇境遇中受困过,浸淫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怎么可能出淤泥而不染,仍保持一颗初心呢?以勾心斗角为争,肝胆相照为家,以利益至上为真,舍身取意为假的人,自然不会理解,更遑论与他人同舟共济,付之毫无保留的信任。刘备单纯诚恳的德行不仅换来了一群忠诚义士为之肝脑涂地,也是他成就事业,为后人所赞颂的重要原因。
他拒绝了寄人篱下但衣食无忧的优渥条件,没有拘泥于求田问舍的营生,没有沉迷眼前的声色犬马,抵挡住各种诱惑而步履不止,为了梦想抱负,殚精竭虑一辈子。三国风起云涌,若说曹操占有天时,孙权享有地利,那刘备则是拥有人和的条件。这不只是由于穷苦出身,不得已而为之,更是广纳豪杰,诚以待人的心性使然,没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同道之人就是助他扶摇而上的东风,使刘备离青云之志更进一步。
公元221年,60岁的刘备称帝,可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且若有鸿鹄之志,出身草莽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