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最亲密的血缘关系中的孩子。孩子是经由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即使再爱孩子,也不能操控孩子的一生。教育也并非计划经济,不是你制作出了一份完美的计划,就可以控制最后的产生的。
所以,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将来离开我们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
秉承这样教育目的,对孩子的所有指导中,方向就不会出错。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在亲子阅读方面。从陪孩子读绘本的那天起,就要明白,今天的陪读是为了以后的不陪读。所以在陪读的战术上,就要与目标一致。
比如,小学低年级时所有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建立,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独立,且父母也能安心的放手。
……
前两天与朋友聊起“越界”这个话题,聊到她时常听到邻居每日的这样情景:
(邻居的儿子目前10岁,小学三年级)
“儿子要换这个厚的外套,你身上的外套太薄了。”
“儿子,书包拿过来,妈妈帮你,这样你走路会更快一些”
“儿子,你明天就穿这套衣服,我放到你的床头”
“儿子,你赶快写作业,需要妈妈帮忙就说”
“儿子,你记得到了,先去上一下厕所,再进兴趣班”
如果这个场景用于我们身上。假如是对你说的话,你每天听到父母这样说,你会什么反应呢?
想必除了越界伴随的自我价值感失去,还会丧失自理能力,并且伴有抵抗生气、怨恨等负面情绪。
这个不容忽视的无奈事实,一方面,源于我们做父母的爱的付出;另一方面来自于孩子依赖所产生的怨恨及敌意。
就拿小学低年级陪写作业来说。父母陪学的最初理由,无非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并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但是,由于方式不当或说情感割舍问题没处理好,就一直处于陪写中,导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怨恨情景。
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走向自立呢?
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比如孩子早上穿衣服。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可以提前一天给孩子提供天气的温度参考,便于孩子晚上睡觉前,就将第二天需要穿的衣服准备好。(这个过程中父母要足够的尊重与鼓励,忍住不要参与。即便孩子的选择是偏薄或者偏厚,也要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孩子:明天早上老师要求早10分钟到学校,所以,明天要早点叫我。
家长:(让孩子继续依赖)好的,明天早上我早15分钟叫你起床。
家长:(让孩子独立)哦,那确实应该早些起床了。我会早些起来准备早餐,但,是否早起或者早起多少分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来选择,定闹钟是你自己的事哦。
孩子:我今天穿薄的这件外套,还是厚一点的外套呢?
家长:(让孩子继续依赖)今天天气冷点,还是穿厚的外套吧。
家长:(让孩子独立)建议你站在阳台或者走出门外,感知一下温度,再做选择。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临着大大小小无数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每一项小小的选择都会让孩子获得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得以成长。
如果家长总是越界包办,那么不仅仅是导致孩子的依赖、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更是剥夺了孩子控制自己生活得以成长的机会。
二、尊重孩子的努力
比如当下是开学季,孩子开学发了新书,放学到家,就开启包书皮行动。面对这么多书需要一个一个地包上书皮,尤其面对手拙的孩子,家长心里急的瞬间抢过来,你赶快写作业吧,我来帮你包。
其实这就是家长无意识的越界,并且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最终造成孩子的依赖。建议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或者过程中您可以给孩子一个提示,最终让孩子自己来完成。
孩子:(慢吞吞的一个一个的在包书皮,尤其是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失败)怎么包书皮这么难啊?
家长:(让孩子继续依赖)我来帮你帮,你赶快去写作业吧。
家长:(让孩子独立)发新书啦,宝贝,又要长智慧啦,真好。建议你先对折好,并将书放到中央,再撕下粘接条,你试试看这样会不会快些?
孩子:今天怎么回事,我的铅笔总是削断呀。
家长:(让孩子继续依赖)我来帮你削,你赶快先复习吧。
家长:(让孩子独立)理解你,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别着急宝贝,妈妈相信你会做好的。
当家长去尊重孩子的努力时,孩子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家长越界包办,那么就剥夺了孩子锻炼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最终形成总是依赖大人的现状。
三、不问太多问题
比如:“开学第一天在学校里开心吗?”、“有跟同学们一起交流吗?”、“同学们有什么变化呀”……
其实家长这样子与孩子的交流,是关心孩子的表现,但是背后也存在了自己的焦虑及不信任孩子。
这样不仅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更让孩子产生厌烦。因为孩子的隐私被侵犯了,并且一大堆的问题等待着自己,如果答案不是父母的期望,又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埋怨及麻烦。这样的感受相信每个孩子都不愿意接受的。因为孩子愿意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反例)家长:宝贝你回来啦,今天开心吗?你的寒假作业老师通过了吗?老师在班级里有说同学们寒假作业的情况吗?有跟同学们交流吗?大家有什么变化呢?
(建议)家长:宝贝你回来了,开饭了。
(反例)家长:你刚刚舞台上的表演感觉怎么样?有没有紧张呢?动作有没有跳错呢?大家的表演都怎么样呀?
(建议)家长:宝贝你很棒!来,穿上外套,休息下。
孩子愿意分享的时候自然会分享,不愿意分享的时候,问也是问不出来的,反而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不妨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这样不仅锻炼孩子的掌控感,更是促进孩子走向独立。
四、别急着告诉答案
记得去年的时候,点点拿着一包彩虹糖,手上印染了五颜六色。她问我:“妈妈,你看我手上都是糖果的彩色印痕,这些色(素)吃到肚子里好吗?”
回她:“你这个问题非常好,妈妈也想知道答案”
于是就有了后面她通过自己查资料而得到的全面答案,并且还做了试验。同时,也将她自己的这样获得知识的快乐,通过自己输出整理,写作出来,分享在自己的公众平台里,告知更多的小伙伴们。
这样愉快的学习过程,不仅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更是给孩子增添了愉悦的学习成长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感。将来孩子在面对人生中的疑惑、未知时,拥有这样的成功体验,她就有自信去独立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就是走向独立所需要的能力。
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是,我们要引导与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一些小提示,但是不要参与,做一位“懒”父母,享受结果就好。
五、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比如孩子没有刷牙习惯及刷牙不认真这个问题。建议可以通过自己检查牙齿的时机带上孩子,由专业的医生来告知其所造成的严重性。这样的答案不仅专业,更具权威,孩子也非常的信服。
父母这样时常的运用外部资源来帮助解决问题。孩子就会逐渐效仿之。因为,孩子理解了人都不是万能的,更能明白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依赖父母,还要善用家庭之外的社会资源。
比如,点点时常放学的时候,当然没有按时来接,她就会寻找身边的资源给大人打电话,了解情况,而不是被动的等。
再如,昨天孩子的语文预习作业中,有一项“我会查资料”的拓展知识项。如下:
这就是一项非常棒且专业鼓励及引导孩子,善用外部资源的思维及行动方式。
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想要获取信息是越来越方便了。所以,也要鼓励孩子善用社会资源来帮助与解决问题。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鼓励孩子自立的五个技巧。来源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给出的六点,选择我认为比较重要且常用、简单易行的其中五个,来作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
大家如果有其他的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也请留言分享出来哦。